2021年9月3日晚19:00,由MM《现代制造》主办的专业会议——航空航天制造新技术及应用在线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在云端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邀请到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专家,SolidCAM以及天津镭明等领先的软件企业和增材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技术专家云端连线,围绕航空产品制造智能排产技术、航空航天高效加工解决方案以及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等热点话题与在线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延续了此前在线交流与实时答疑的创新互动模式,实际在线观看累积量达5000+人次,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好评。
航空零部件制造:军民融合趋势愈加明显
会议伊始,MM《现代制造》总编冯建平先生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及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国家大力支持背景下,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得到快速发展。
MM《现代制造》总编冯建平
“我国航空零部件在制造技术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部分航空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5~2019年,中国航空零部件进口额从27.59亿美元上升至38.95亿美元。2020年1~10月,中国航空零部件进口额为19.02亿美元。”冯总编强调,随着我国国防军工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社会资本将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到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中。
航空产品制造智能排产技术
排产是车间生产组织运行的指挥棒,是车间运行逻辑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大幅降低生产计划调度人员编制计划工作量。排产的目的是,在满足生产约束的情况下,以工序之间前后顺序为决策变量,使得某些生产指标最优。航空产品制造等复杂生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越来越依赖智能的排产系统。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家谔博士围绕“航空产品制造智能排产技术”这一话题与各位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家谔博士表示,航空产品制造有八大典型的排产特征,比如:种类繁多,按照批次管理,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每个零件具有既定的工艺路线;每道工序具有可选设备集合,加工前需要进行生产准备等。同时,张博士结合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排产计算的思路进行了总结并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主要包括六大环节,包括梳理排产遇到的约束、设备能力建模、时间约束处理、模拟安排、优化搜索和交互式求解。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家谔
航空航天高效加工解决方案
SolidCAM中国区技术经理陆清洋
SolidCAM由CEO Emil Somekh博士创建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集成CAM软件公司,在2003年成为SOLIDWORKS黄金认证合作伙伴。在本次在线会议上,SolidCAM中国区技术经理陆清洋带来了“SolidCAM航空航天高效加工解决方案”的精彩分享。
“大、薄、贵、难、多品种、小批量是航空航天类产品的加工难点。”陆经理表示,SolidCAM iMachining模块能够大幅延长刀具寿命,节省70%甚至更多的加工时间,能够以独特的iMachining工艺向导,避免“猜测”以达到最优的数控机床的设定。陆经理结合多个实际应用案例,进一步凸显了iMachining的优势特点。针对传统刀路存在的无圆弧过渡、刀具过载和空切问题,iMachining智能化的刀路轨迹能够优化切削角度从而控制整个切削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具受力,在保证刀具损耗的同时进行最大的切深;使用整个切削刃进行切削,生成最少的切削层,最大限地减少整个工件的切削时间。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天津镭明激光主要专注于金属3D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其自主研发的国内外大成形尺寸的同轴送粉设备以及大幅面激光选区熔化设备等,其成果已在航空航天、军工、模具、汽车制造、医疗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在本次会议上,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凯博士带来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的技术报告。
关凯博士表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比如航空发动机、火箭液体发动机以及新一代载人飞船等。这种应用方式是为了支撑全新的设计理念,制造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新型结构、促进结构设计创新,同时将多个零件连接而成的装配件变成多个整体构件,使结构设计更加优化。
关博士在深入浅出的报告中还进行了预测:“未来增材制造将朝着更大尺寸、更多材料、更高效率、更优质量、更智能、更多专机等多个方向发展”。
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凯博士
在技术专家的精彩演讲过程中,答疑环节掀起了本次云端会议一个又一个高潮。通过本次会议,MM《现代制造》除了想要为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供应商与行业用户搭建更为便捷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之外,还希望各位观众通过观看学习各位技术专家的精彩分享有所收获,为各位今后的生产工作带去更多帮助。
作为深耕中国制造业的全媒体平台,MM《现代制造》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中国工业媒体领域的一面旗帜,MM《现代制造》将始终如一地坚持“为强盛中国制造业传播智慧”这一理念,持续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赋能。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