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蔡司与上海大学合作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原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终身教授方明伦,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上海大学人事处处长、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丽兰,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校友会办公室主任陈然,蔡司中国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总负责人平颉,上海大学机自学院院长于瀛洁等嘉宾出席,共同回顾十年合作里程碑,展望未来合作空间。
过去十年中,蔡司和上海大学着眼智能制造,赋能人才教育和数字化测量,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智能测量专业人才,致力于实现产、学、研、拓四位一体的合作发展。十年来,蔡司-上海大学合作项目已惠及超过350名学生。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表示,十年磨一剑,上海大学与蔡司的合作是非常好的产教合作育人模式,而且不仅是产教融合,也是科教融合,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特别希望十年的合作模式能够在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方面产生新的内容、新的火花。祝愿上海大学与蔡司未来十年的合作成果更丰硕、更辉煌。”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为蔡司-上海大学合作十周年庆典致辞,并被授予社会责任奖和校企合作杰出贡献奖
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左)、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右)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右)、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校友会办公室主任陈然(左)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为蔡司-上海大学合作十周年庆典致辞,并被授予社会责任奖和校企合作杰出贡献奖
十年历程,强强联手育人才
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教育发展是蔡司175年来积极履行的社会责任。自进入中国市场,蔡司与国内院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伙伴广泛开展合作,用实践造就人才。
上海大学是蔡司在中国的第一家校企合作院校,联合培养现代工业制造所需要的复合检测专业人才是双方持续了十年的教育实践。十年来,蔡司结合上海大学本科教学培养体系,设置智能化检测、数字化检测能力课程,协投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探索智能制造体系中测量技术研究。
2010年,基于对智能制造和智能测量领域发展的相同认知,“上海大学-德国卡尔蔡司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成立。此后,双方开展联合教学,蔡司为学生开设《几何数字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并参与编写教材,该课程曾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上海大学-蔡司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立标志着双方从人才培养迈向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蔡司在助力上海大学建设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开展智能制造先进应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庆典活动上,双方代表为上海大学的优秀教师和学子颁发了“蔡司奖学金”。该专项奖学金的设立,旨在激励师生取得更高水平、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智能制造或测量相关工作也起到激励作用。十年来,累计有80人次获得该项奖学金。
此外,上海大学也为蔡司颁发了荣誉证书,对蔡司持续支持大学发展及双方合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平颉、上海大学机自学院院长于瀛洁签署了蔡司-上海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新一轮合作。
蔡司-上海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校企双赢,优势互补助发展
人才和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和高校汇聚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创新教育模式,共同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行业视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蔡司围绕共建精密公共实训基地或应用研究中心,专业课程建设、软件支持,师资培训、技能认证,技能竞赛支持,蔡司德国职业教育实践,以及学生实习与就业六大方面与院校开展合作,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和规划确定具体合作内容。
这些合作方向广泛适用于开设机械产业检测检验/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材料/模具、飞机制造与装配、汽车行业/新能源、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院校,有助于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目前,蔡司已与共计上百所大学、职业院校、技工类院校开展合作,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理工、西安交大、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等。
蔡司不遗余力支持中国教育发展,这依托于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积累,也体现了蔡司扎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未来,蔡司将继续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期待与更多院校携手合作,助力人才培养与科研建设,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输送人才与创新成果。
2025-01-15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调研团携同刀具行业专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刘献礼教授一同走访了三家国产品牌的代表性刀具企业:沃尔德、松德刀具和国宏工具,与之进行了深度交流,实探其研发创新及工厂生产状况,着实让人看到了中国刀具企业奋起直追的精神和打造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所在。
作者: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