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切削所涉及的内容并非单一的概念,其中涵盖刀具、机床、刀柄及切削液等多方面内容。而高速切削加工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机床、刀具、工件及切削过程监控和切削机理等技术的集成,其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小切削力、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加工高硬材料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
材料、涂层和结构创新为刀具的性能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先进的刀具设计和刀具制造技术更是将切削的创新改善从设计变为了现实应用,而全方位的加工过程解决方案,才能助力客户,实现真正的智能及高效制造。
持续推出创新产品
持续创新是高迈特品牌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过去的100年中,高迈特一直是刀具创新的代表和领先者。无论是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精度和质量提升或是面对复杂环境的高难度加工,高迈特的钻削、镗削、铣削、铰削和螺纹加工系列产品,持续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作为加工过程全方位解决供应商,高迈特不仅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优化生产力、高精密且高性能的刀具产品,更是前瞻性地推出了众多革命性的产品和理念。
高效的涡轮增压器加工方案
例如KOMET KUB Pentron钻头、KOMET JELTOMILL GWF高性能PCD螺纹铣刀和面铣刀、KOMET DIHART铰削系统及采用3D打印技术的PCD整体式铣刀等。KOMET KUB Pentron钻头具备的6倍径高性能可转位刀片钻头,高效率且低成本地完成钻孔和倒角工作。
高迈特新开发的用于加工铝合金缸体的PCD面铣刀,高速工作时刀体将产生极大的吸力,可转位刀片在加工时产生的特定形状的废屑,在负压作用下通过专门设计的曲线型排屑通道向后去除,目前该系统正在申请相关专利。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将这一设计变成了现实, 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加工效果。
除了这些已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创新产品,高迈特还持续在行业内采用最先进的刀具制造方法。例如使用激光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的磨削技术来加工超硬材料,在刀具行业,目前只有高迈特在大规模使用此项技术并成功推向市场。超高硬度的金刚石厚膜镀层技术,可以实现硬质合金(G10-G60)的车削,替代传统的磨削工艺,大大节省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高迈特有效地将3D打印技术与专业技能以及几十年的精密刀具生产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利用激光烧结技术生产出3D打印刀具,对刀具设计的革新起到关键作用。
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刀具时,可以制造出传统方法几乎不能实现的槽型。这种全新的刀具设计尺寸具有独特的优势:切削刃数量增多且槽型经过强化,明显提高了刀具的生产效率,可将加工时间降低50%。优化了冷却孔的走向,可以实现最优的排屑功能。采用3D打印技术的PCD整体式铣刀,不仅可以实现双倍的切削刃数量,且其切削刃采用的最先进的镭射加工技术削力降低,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毛刺最少,可以达到传统PCD铣刀的两倍的进给,为客户降低了50%的加工时间。
数字生产力解决方案
高迈特的“数字生产力解决方案”包括机床加工过程的Toolscope服务器、机床碰撞监测及高迈特云计算等。Toolscope监控系统基于最新最先进的监控技术,使加工过程可视化,通过机床人机操作界面或触摸屏操作。柔性的模块化监控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并可相互搭配使用,无需额外的传感器就可实现主要的监控功能,可通过接入特定的外部传感器实现其他特殊的监控需求节省加工时间,减少无效加工时间,防止意外发生。基于工业4.0理念,Toolscope开放性地将机床及加工过程的信息数据化,融入集中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数字化工厂网络,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加工质量和过程保障。
高迈特的U轴系统在标准的加工中心上实现了车削的功能,减少了工件的流转时间,同时由于减少了重复装夹定位,使得零件的精度能够进一步保证。而第三代的U轴系统在滑块上复合了光栅尺(检测反馈单元),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可以精确到μ级。例如高迈特高效的涡轮增压器方案,使用特殊的U轴刀具加工,简化传统加工工艺和加工参数,使整个加工过程的完成速度提高了25%,节省多达67% 的传统加工时间。
201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客户对精益生产的重视,市场对于高精密且高性能刀具的需求日益提升。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并了解细分市场和客户、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正占据优势地位。
作为刀具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高迈特中国2017年的业绩取得了强劲的增长。在2017年,高迈特集团加入森拉天时集团,高迈特将作为森拉天时重要的生产中心和创新中心,且凭借卓越的技术专长和广泛的市场基础,在两家公司的互补产品和客户组合产生的积极协同效应下,将在全球市场创造新的增长机会。高迈特品牌将在森拉天时集团的切削刀具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森拉天时集团也将继续支持高迈特集团2026战略的持续实施。
2018年,高迈特将迎来自己100岁的生日。在近100年的历程中,高迈特一直是高端精密工具领域的创新领导者之一,不仅工具创新,也是创新理念的提供者。在2018年,高迈特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产能提升、技术提升和专业人才储备及培养,并持续加大在中国工厂的投资力度,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本地化服务。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