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件图排序
在DXF文件中零件图各条边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顺序,而在排样时又要求零件图各条边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因此,本系统对零件图各条边进行了处理,包括排序,判断是顺序还是逆序,判断是外环还是内环等等。
2.激光束半径和零件外轮廓排样预处理
激光束半径和零件外轮廓排样预处理。在激光切割加工中,由于激光束半径的存在,不能直接按零件的外轮廓进行加工,必须进行激光束半径的补偿。本系统采用C刀具半径补偿的方法,近似地求取零件的外轮廓。
3.零件最小外接矩形的求取
对零件进行旋转,求取每一角度的零件外接矩形的面积,面积最小者即为最小外接矩形。通过零件最小外接矩形的求取,可找到排样的两个优选方向。
4.零件排样模型的建立在本系统中,我们以零件图的左边界和右边界
排样预处理来描述零件图。使用这种零件图描述方式有利于排放零件图时相互位置的确定,而且基本上和零件图形的实际外轮廓的形状相差不大。
经过处理后零件的边界信息就保存在数组left□和right□里了。
对于1个零件,有8种不同的排放方式,如所示。在计算机辅助优化排样模块中,零件模型也由零件的8种不同的排放方式组成。每种排放方式表示为1个FACE(1面),8个FACE组成一个数组FACES.这样零件名、零件数、FACES就组成了计算机中的1个零件模型。
贴合度就是待排零件和已排零件之间的贴合程度,图中的黑色区域的面积除以右边零件Y向的高度,即为该零件的贴合度。
传统的矩形包络法把排样零件都笼统地看作矩形,由于零件图和包络矩形之间存在空隙,这样零件图形排放后零件图和包络矩形之间的材料就被视为废料。通过引入贴合度的概念,克服了该缺点,实现了零件排放过程中的相互嵌入,对于形状具有自互补性或者相互具有互补性的零件排放效果尤为显著。
在自动排放过程中,系统自动搜寻零件图的8种排放方式在板材的所有位置排放的效果,综合考虑贴合度、零件大小、排放位置等因素,从中找出最优的排放方案。对于多种零件的排放其优化效果更好。自动优化排样的一个实例,为自动优化排样流程图。
2.交互排样
软件操作方式的定义对于软件的使用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系统的操作主要包括:选入零件、删除零件、选中零件、释放零件、移动零件、旋转零件和翻转零件。
通过交互排样,可以对自动优化排样后不合适的零件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数控程序的生成本系统的最终目的是生成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数控代码。在优化排样后,各个零件的位置已经确定,但其加工路径仍有待进一步确定。优化的加工路径对减少加工中的空行程、减少加工时间,无疑有很大的作用。
本系统结合激光切割加工的实际,着重对“登山法”
进行了改进,加上了一个X向回归系数,在寻找下一个待加工的零件时,不再只是寻找与正在加工的零件最近的零件,而是综合考虑零件间的距离以及零件在X向的坐标,从而使加工路径更加符合激光切割的实际。零件加工路径的选择流程。
在对排样后的零件进行加工路径优我国电解加工工艺已成为航空、航天、兵器等工业中某些产品的定型工艺,由于电解加工在生产率、模具寿命和表面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它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引进和吸收国外电解加工中较成熟的新技术,已在生产中采用多种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主要有混气电解加工、钝性电解液、脉冲电流振动技术和电解/机械复合镜面抛光技术。从电解加工工艺的应用范围、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工艺水平来看,我国与国外的情况相近。
智能控制在电解加工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从控制的观点来看,电解加工是一个典型的3C系统,即复杂对象、复杂任务和复杂环境。电解加工中最直接的控制对象是加工间隙,但是加工间隙无法直接测量,电解加工过程随机性强,干扰因素多,又由于工艺方面的原因,目前只能用其他参数(如电导率)来间接反映。电解加工中,电流密度、电解液压力和电解液温度等都会对加工产生很大影响,对这样的系统进行控制,传统的经典控制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事实证明,模糊控制方法对于控制3C系统具有独到之处。模糊控制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综合考虑控制的一种方法,与常规控制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模糊控制完全是在操作人员控制经验基础上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无需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不稳定系统的一种有效途径。
2.模糊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对模糊控制的影响不明显,可用于非线性、时变、时滞系统的控制。
3.由离线计算到控制查询表,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深管电解加工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1.阴极设计电解加工的阴极由阴极体和前、后引导组成,电解液由拉杆引入阴极体孔中,从前引导与阴极体之间均匀分布的出水孔喷向加工区,再由后引导上均匀分布的过水槽流出。电涡流传感器测头的安装位置选择在阴极过水槽的颈部,与阴极体绝缘;将后引导体加长,以便在其中空部安装谐振电路,信号线从后引导中心引出。
(接上页)化后,系统将对其进行后续处理,生成数控文件。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