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我国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导致煤炭行业始终处于市场低迷状态。而处于其下游的支柱产业,煤炭机械业也进入了“寒冬”期。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煤炭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整个煤机装备业的国际竞争力,煤机制造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树立自主品牌,培育优势品牌,提高综合竞争力。
煤机制造业困局
今年全国煤炭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131家煤炭机械企业有27家亏损,比2012年增加了6家,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61%。
众多企业亏损的原因在于煤炭行业的持续疲软,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降至10.47%,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缓。此外,我国煤炭装备制造能力总体水平低、生产集中度低、部分大型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依然突出。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煤机制造业自身发展仍存在两大严峻考验。
一方面,煤机装备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和小而散的特征,煤机产品的关键元部件技术性能、智能化水平、成套设备的配套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煤机设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成套产品的可靠性差。
另一方面,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先进产能比重低,导致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很多煤机企业依赖廉价的资源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无法培育优势品牌,导致煤机装备业品牌吸引力缺失。
转型升级之路
面对煤机制造业的诸多困境,《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力争煤炭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这也意味着,煤机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势在必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煤机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不尽相同。除了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仍在这一领域寻求创新突破外,有的企业转向了具有发展前景的油气开发领域,而有的转向其他产业的制造领域。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勇表示,煤机装备企业转型升级要重点抓住“安全高效、提高可靠性”这条主线,着重解决大型装备的成套化和稳定性问题。煤机装备的成套化是企业发展综合实力的标志,煤机装备产品要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对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太重煤机正与乌克兰核心集团在薄煤层成套装备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据太重煤机董事长张克斌介绍,太重煤机生产的大功率采煤机市场占有率达73%,占据我国煤机行业龙头地位。而薄煤层采煤成套设备在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享有盛誉,并且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另一龙头企业林州重机近日提出,要在未来五年投入30亿~50亿元向更有前景的油气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记者从其公司网站公告中了解到,林州重机具体转向包括“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及产业化发展,油气田、页岩气、煤层气开采等能源技术服务领域,同时带动辅助装备及工具的研发与制造”。
除了林州重机外,2013年曝出净利同比大降45.46%的郑煤机也提出了转型,其中包括由单一的煤机行业向新能源及能源装备行业转型。2013年郑煤机在LNG及相关技术与装备、中厚板及特种钢材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智能化工业生产线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很多项目有望在2014年付诸实施。
打造自主品牌
无论是在本领域内继续深耕,还是转向发展前景更广阔的其他领域,我国煤机设备制造企业都在努力迈向转型升级之路。然而,从长远来看,培育优势品牌,打造煤机国产化自主品牌,才是保障煤机装备业可持续发展、破解煤炭机械业的困局的必然选择。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煤机质量品牌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完善煤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煤机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意识,实施精品工程,逐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机品牌。
对此,张勇建议,要进一步深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质量振兴工程,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中国驰名商标,逐步形成以技术为支撑,以品牌为载体的知名品牌企业群,努力创建一批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
记者注意到,一些企业正通过创新整合的方式打造“中国品牌”。据悉,辽宁煤机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在调兵山市成立,成为辽宁省最大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公司总投资30亿元,由铁法能源公司、抚顺矿业集团、沈阳煤业集团、阜新矿业集团4家煤业集团的煤机公司整合而成。公司建成后将成为产、供、销、研一体化的上市公司,形成投资多元化结构,推动产品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不出调兵山装备一个矿山”的目标。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