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位于台湾台中地区不过60平方公里的区域,却孕育了台湾地区近80%的机床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其分工协作能力之高一度曾创造了台湾地区机床制造业的“神话”,引得国际业内同行纷纷学习效仿。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世界机床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的制造模式正遭受着来自市场需求变化而带来的新的冲击。如何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及相当的市场份额,是摆在台湾地区机床及零部件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台湾地区机床业界某位知名人士评价台湾机床现状的一句话。其意思大致是说被国际机床业界津津乐道的“大杜山下的黄金纵谷”奠定并成就了台湾地区机床制造业昔日的辉煌,但是同时也造就了台湾机床“同质化”相对较为严重的今天。当然,极富创新与竞争力的台湾机床及零部件企业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是他们究竟会选择何种方式突破天花板,来塑造另一个神奇?
不久前记者有幸受台湾外贸协会之邀,采访一些台湾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机床及零部件企业,带着上述疑问,记者开始了这次参观之旅。
崴立“专注研发找不同”
单纯从时间上来看,如果将成立于2007年的崴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崴立)与“五面世家”联系起来或许还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说起公司的领导层及股东层再看看崴立现在的产品,你就能明白在市场竞争几近白热化的台湾机床市场崴立为何能在注册成立后短短几年就崭露头角,并跻身大型五面加工中心的先头阵营了。
技术出身的崴立董事长兼总经理关永昌早年曾与其他几个人创立了另外一家知名台湾机床企业,后因多种原因才又出来自己创办了现在的崴立,并得到了日本JTEKT TOYODA株式会社的注资,因此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实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崴立是一家集团公司,典型的工人持股、全民所有。”关总介绍说,“而崴立很特殊的一点就是总经理和员工能决定公司生产什么、经营什么而非董事会。”所以换句话说,关总及其崴立员工可以做他们喜欢而擅长的事情,崴立加工中心的高可靠性或许与此不无关联。
崴立的产品以各类龙门加工中心、中大型镗铣加工中心以及车铣、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为主,“我们的产品是典型的通用机床少,定制机床多。”关总介绍说,“而定制化生产更能体现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当然我们也乐衷于此,甚至用‘找不同’来形容我们研发的工作。”
由于格外重视技术研发,崴立机床的许多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诸如静压轴承、工作台、刀库以及铲刮等等。如果说专注于技术的企业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的话,那么崴立绝对算是一个。
协易机械 另辟蹊径
在此次参观环节,与其他几家生产加工中心及零部件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协易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易机械)是唯一一家压力机及冲床供应商。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机床起步的年代,协易机械前董事长郭盛雄先生避开了竞争更为激烈的机床生产,而是另辟蹊径的选择了压力机、冲床行业,并于1962年创建了协益铁工厂开始了其生产冲床的传奇之旅。此后公司几度增建厂房并易名,并最终于1982年正式更名为协易机械,一直沿用至今。“所谓SEYI,是取Satisfaction Exceeds Your Imagination首写字母,意为满意超乎您想象。这恰恰是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协易机械营业三部销售经理苏启团先生如是说。
现如今协易机械已经是台湾地区压力机行业当之无愧的行业大佬,其在台湾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5%。“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到2017年能跻身世界压力机行业的TOP5。”苏启团表示,“团队建设与专注技术是协易机械曾经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依旧是支持我们实现2017年目标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团队建设是协易机械曾经成功的软实力的话,那么专注于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品显然是支撑协易机械能够持续壮大的硬实力。自2011年协易机械推出伺服冲床之后,协易机械的技术水平已经跻身同行一线阵营。“伺服冲床显然是冲床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除了现有的SD1和SD2系列产品之外,我们会持续新品的开发,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同时保持其高可靠性与稳定性,还是那句话:协易机械努力就是为了让客户的满意度超乎其想象。”苏启团如是说。
台中精机 走差异化路线
创立于1954年的台中精机发展至今恰走过一甲子的岁月,也是台湾地区机床企业为数不多的自始至终扎根于此且长期处于领跑位置的。毫无疑问台中精机不仅经历并且见证了台湾机床行业的变迁,而且其现在及接下来的发展或许也能代表台湾地区机床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走差异化路线,发展定制化。
以生产牛头刨床、皮带式车床起家的台中精机现如今早已经发展成为集多种产品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大型机床企业集团,“台中精机的营销策略就是‘一地研发、两地生产、全球行销’,现如今我们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已经建有七大制造基地,全球有八大行销服务中心。”台中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行销服务处廖德川副总经理介绍说,“台中精机正在从传统向高科技精密产业转移,品质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唯一不变而坚持的理念。”
据悉,台中精机是台湾地区率先生产数控加工中心的企业之一,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而台中精机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竞争力的原因,其自己解释为“较高的设备加工进给率以及‘大而全’的零部件供应方式。”在台中精机的车间参观,你会发现有超过90%的加工设备都是台中精机自己生产的,其中不乏很多专业机械。“我们的零部件自己率达到了65%以上,从‘铸件’开始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可以让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更有把握。”廖德川坦言,“而丰富的产品线及应用经验促成了我们向定制化的方向发展,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机床及混线解决方案不仅是台中精机的技术优势,更是未来机床行业的发展走向。”
丽伟 为数不多的FMS供应商
成立于1980年的台湾丽伟机床绝对算不上老牌企业,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知名企业,关于这点自1982年丽伟生产出台湾地区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就可以看出端倪。2000年的时候,丽伟被友嘉实业集团收购,据称友嘉集团总裁朱志洋当初看重的除了丽伟的经营业绩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在并入友嘉实业集团之后,丽伟对产品研发做了相应的调整,“某种意义上说供应链的开放成就了台湾地区机床的发展壮大,但也为其无法脱颖而出埋下了伏笔。”丽伟现任总经理张志祥告诉记者,“而我们的策略就是检查哪些核心零部件可以不从这个供应链上去采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有别于别人的技术和KNOW-HOW。”
除了零部件供应外,丽伟的技术中心放在了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上。“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体现供应商对技术整合能力的关键,同时可以给客户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张总直言道:“在台湾地区,丽伟是极少数能给用户提供FMS柔性生产线的企业之一。”
上银 创新的代名词
毫无疑问,在此次参观环节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非主机供应商,但是其特殊性远不止于此。上银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卓永财先生应该也是唯一一位非制造专业出身的创始人,但是上银科技创造的业绩显然不会逊色于任何一家整机供应商,而且在上银科技所涉足的滚珠丝杠、线性导轨甚至机器人领域,都已经达到了同领域国际顶尖的水品。一个外行何以能将一家机械企业发展成如此,这不仅仅是记者自己的疑问。
“HIWIN名字源自HI-tech WINner的缩写,用意是上银会助力用户成为高科技的赢家。”上银科技行销事业群资深副总经理杨声智先生解释说,“卓永财博士虽然并非机械专业出身,但是深喑企业运营之道,所以更相信创新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开玩笑的说,幸亏卓总不是学机械的,否则上银科技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可以说贯穿上银科技发展的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创新”:产品创新、制造工艺创新、制造设备创新以及应用创新等等。正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的“创新”本质才造就了上银科技的今天,当然上银科技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显然也助推了更多的用户企业去延续另一个传奇。
钜业精机 产品多样化
用“产品多样化”来形容做传统铣床起家的钜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似乎还算恰当,因为在这里既有其赖以成名传统、非数控铣床,也有多主轴、高速、高效率加工中心,从满足市场需求来说,钜业精机十多个系列近百个品种的产品绝对有一款能适合你。“以简单的膝形铣床为例,虽然看似技术落后,但是特别适合重金属的切削,而且成本低廉,非常受欧洲客户的喜爱。”钜业精机副总经理许怀文介绍说,“而高端的多主轴加工中心我们也生产,有些甚至是针对某个行业用户而量身定制的,比如一台即将为五金类客户交付的8主轴加工中心。”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钜业精机,以为其产品涉足广,未必有特长,殊不知从最简单的传统铣床到精密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以及高速机,钜业有很多技术专利。据介绍钜业精机的很多功能部件也是自己生产的,其中膝形铣床的机头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技师纯手工打做的。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就恰好看到钜业精机的一位老师傅正在手工加工加工一个铣床的机头,一问才知道老师傅已经63岁了,做这个工作却有超过40年的经验!
大立机器 典型的“欧企范儿”
创建于1960年的大立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绝对算是台湾地区资历比较老的企业。但是“奇怪”的是自创立至今大立只坚持做铣削中心。从最初的传统立式铣床,到现如今的立式或卧式加工中心,大立始终秉承着只专注于“铣削中心”的研发及生产。而且绝不会为了追求产量而盲目的扩线、扩展,单就其这份执着与认真来说,绝对是典型的“欧企范儿”。
“大立机器(DAHLIH),顾名思义,我们生产的设备都是偏大型的。”大立机器国外营业部的温云清告诉记者,“像大型立式、卧式加工中心、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龙门以及小型龙门加工中心等等。作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卧式加工中心制造商,大立机器在卧加领域的竞争力是当仁不让的。”
由于大立机器的专注,所以其企业规模说不上多大,但是其产品零件的自产率却达到了惊人的70%。“与从外面采购相比,或许零部件成本会高些,但是设备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稳定性是外面买不来的。”温云清坦言,“所以综合而言,我们给客户的回报率显然也远高于对手。”
高锋工业 成名于大型机床
同样是做传统铣床起家,同样是发展至今拥有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以及龙门加工中心等相对较为齐全的加工中心系列,高锋工业的发展轨迹很能代表台湾一部分机床企业的发展史。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系列逐渐扩张的过程中,高锋工业瞄准了大型加工中心,尤其是用于大型模具加工的设备。并以此成名于机床业界。
“高峰工业的产品有90%都是应用于模具行业的,其中龙门型加工中心位列台湾地区前三强。”高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荣栋介绍说:“虽然现在机床行业的竞争加剧,但是高锋工业坚信只要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并引入技术人才,保持产品的不断创新,就能保证高锋工业的持续发展。”
同样,高锋工业的很多产品的核心部件实现了自给,比如主轴头。而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还遇到了高锋工业专门高薪聘请的日本技师在现场指导员工进行新机型的开发工作。“借助外脑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对此,高锋工业显然并不遮掩。
小结 差异进化
如前所述,台湾地区机床行业的分工协作成就了台湾地区“黄金纵谷”的传奇,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还是一味的依赖这条产业链,就会走进产品“同质化”的圈子而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本文介绍的这几家机床或零部件企业,并非想说明他们产品多优秀、经营多好,而是想从他们发展或者说成功的方面总结一些共性,在我看来答案就是:各有不同、差异进化。当然所谓不同也是坚持在技术创新的框架之下,只有找到彼此的不同,并发挥自己所长,才能从同质化竞争的泥淖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长的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一样,作为企业,想想你的不同或者说优势在哪儿?“黄金纵谷”的下一个传奇或许就蕴藏于此。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7
2024-12-16
2024-12-18
12月6日,微茗智能成功举办了以“无 限微来,智领前行”为主题的开放日暨乔迁庆典活动。本次活动全方位呈现了微茗智能深厚的创新实力。
作者:张欣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