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陪同李克强总理来豫考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结束原定考察行程后,这位河南的老朋友在郑州又多“逗留”了半天。这半天时间里,他忙得“不亦乐乎”,出席完河南省政府与工信部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后,还转场围绕《中国制造2025》为省委中心组作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报告。
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中国制造2025”一直都是热门词汇,受到广泛关注。“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如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一系列的问题或许能从这位《中国制造2025》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的口中找到更为清晰的答案。
“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善弈者谋局”。放眼全球,制造业变革正处于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苗圩将之称为“大势”,并解释说,从国际看,“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他语气略显加重。如何破题纾困、由大变强,《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即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接近德国和日本,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苗圩说。
《中国制造2025》,一把破题的“金钥匙”
《中国制造2025》,这份历时三年时间制定的规划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这20个字被苗圩概括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条基本方针,这也恰恰是解决中国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重大技术缺乏等问题的“金钥匙”。
《中国制造2025》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化应用。苗圩拿“今年3月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在郑州正式投产”举例说明两化深度融合的“魔力”。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调工厂,被形象比喻为“黑灯工厂”,里面除了机器的轰鸣和机器人精准的腾挪外,几乎看不到工人,用户还可以全程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等过程,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创造者”。
“河南要在‘特色’和‘优势’上做足文章”
“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发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苗圩说,推动《中国制造2025》落实还需要加快研究制定支撑其实施的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案,着力推进“互联网 ”制造、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升网络和产业支撑能力、创新资金支持方式等。
“富士康的成功引进,不仅解决30万人就业,而且还带动了河南工业品出口,促进了航空物流的发展。2010年以来,河南省和工信部连续举办四届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把沿海地区腾笼换鸟的优势企业转移到河南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所以我们看到今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8月份增长6.3%的基础上,河南达到了8.5%。”苗圩说,河南的实践是成功的、有效的,在很多方面如职业教育、推动“双创”发展等,也都走在全国前列。
“有基础、有优势、有探索”。苗圩如是评价河南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天条件”。他说,去年年底河南省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对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这抓住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切合河南实际。在具体的产业选择上,要聚焦重点,在“特色”和“优势”上做足文章,着力打造出几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足轻重的优势行业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