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机器人的主流需求(强,准,快),智能性的需要也愈发迫切,很多厂商都有战略布局,让机器人更好的理解人的意图,更自主的理解并规划任务。
工业机器人和人相比具有自动化设备都有的稳定高产性,低廉的管理成本,可控的作业方式,优秀的环境适应力。作为专业机器人行业媒体,小编今天从技术角度来简单的分析工业机器人的性能。
1.人机协作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笨重高速的工作模式,协调融合的人机协作是现在追求的共识。在兼具客户出产指标的同时,安全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痛点,在这个情况下,协作机器人的概念应孕而生。一般的工业机器人按照编好的程序重复作业,出于安全考虑就要设定隔离的笼子,这也额外的提高了成本,附带的还要考虑产线排布,增加产线面积,这也是工业机器人一直被人诟病的。目前的协作机器人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发那科的CR系列,RethinkRobotics的Baxter,UniversalRobots的PR系列,以及很多传统的同业巨头(ABB.KUKA)等都已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行业现状来看,在解决了对精度速度重量等自动化需求后,已经可以满足人机安全合作了。
2.成本
传统的机器人降低硬件成本的空间不大,核心零部件的知识产权大多在西方厂家和日本企业的手里,国内的电机齿轮箱的研发水平还有不小的落后。大部分公司只能从国外购买关键零件结构,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机器人从小型号的几万到大型号的几百万都有,这个成本自然低于高端专业制造设备,但也可能会高于国内小集成商们拼凑出的自动化方案来。但从一直来西方工业界及近几年国内制造业对机器人的欢迎程度看来,说明机器人自动化的经济优势普遍到了一个临界点,超过了其他替代方案(人工,或专机),看来这个成本还是值得的。
3.智能性
市场对机器人的主流需求(强,准,快),智能性的需要也愈发迫切,很多厂商都有战略布局,让机器人更好的理解人的意图,更自主的理解并规划任务,如通过触觉视觉等感知判断零部件的的装配质量,这方面美国人做的比较好(他们也是避实击虚,因为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已被日本欧洲企业垄断),代表性的Rethink,在硬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智能化弥补,来达到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竞争的程度(那就是真颠覆这些传统大厂商了)。
4.易用性
每家领先的公司都有自家的编程语言和环境,从而需要机器操作者学习培训,随着大批量的试用范围增广,成本问题开始显现。以前还没有现在广为熟知普遍认同的编程理念,传统的而工业大客户追求稳定,不希望因为编程的改变而重新花钱培训人员学习。今年RethinkRobotics推出还未上市的不需编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也是智能性方面比较大的进步,也大大提升了机器人的易用性,这对大汽车厂商生产工艺频繁改变的流水线也是很好的消息。
5.精度
工业机器人普遍能达到0.1毫米的运动精度,上至一吨载重,三四米的伸展量。这样的性能适用绝大部分工厂,可以圆满的完成任务。随着性能的提升,激光焊接切割等以前对精度要求高的领域现在都能轻松应对,但相较于传统的高端设备,如高精度数控机床,激光校准设备,或者特殊环境(高温或低温),工业机器人暂时无法涉及。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