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总裁 周亮博士
在制造业领域,经常会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比较讨论。从我的角度看,这两个国家级的战略有它的共同之处,也有差异化的地方。
德国“工业4.0”的背景是,在德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工业化,普遍度过了其“工业2.0”甚至“工业3.0”阶段,朝着更高层次的互联网化、智能化、智慧化制造组织模式的方向发展。
而”中国制造2025”则结合了中国制造企业的现状:目前,中国制造企业大多还在2.0阶段徘徊,很多企业尚未达到3.0阶段,谈到”工业4.0”的目标,只有很少的最先进的企业能够达到。所以,”中国制造2025”除了要应对新一轮的挑战之外,还要考虑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结构,不仅承担传统制造业制造模式转型和业务模式转型的艰巨任务,还要背负数以亿计的庞大制造业劳动力的高附加值改造的使命和富民强国的愿景。
所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法和指导思想是略有差异的。而数字化工厂实际上是3.0阶段的另一个名称,主要的是注重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实现”工业4.0”或智能工厂的基础。
计量与制造的融合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我们经常说计量是工业制造的眼睛。在传统观念里,计量曾经只用于产品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检验。但是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中,却赋予了计量更多全新的含义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计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并且,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已经渐渐形成计量与制造的融合之势,这是大势所趋。
计量与制造的融合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计量与制造的系统集成。在制造过程现场,我们可以帮助用户把整个制造过程集成化、自动化 ,将测量手段同生产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自动化集成,部署到其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现场在线测量,并实现实时的分析反馈。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一致性,减少人为操作、极大程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制造过程进行反馈、修正制造过程中的偏差,降低流转到出场检验时所发现的不合格率,从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维持稳定而柔性调整的制造过程。
第二个层面:可以切入到智能制造,甚至智慧制造的环节。在企业中已经拥有很多质量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都能得到充分应用。但通过计量与制造的完美融合,这些质量大数据,可以被更快、更畅通的反向输入到企业的其他部门,比如设计、工艺、制造计划、管理部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分解以及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可以指导用户提升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甚至整个管理水平,缩短企业与国际先进制造的差距,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
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给海克斯康提供了更大机会
未来的智能制造需要实现数字化工厂,而实现数字化工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传感/感知,即测量。虚拟化的过程、工业的物联网也都需要大量的测量元素的支撑。而测量出来的数据一定需要专业的处理、分解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这之后,这些分析过的数据将指导设计和加工采取正确的行动。这就需要用到海克斯康的专长:感知(数据的采集)— 解析(数据的分析和可操作信息的提取)— 行动(利用测量和分析的知识获得提升)。
我们都知道,海克斯康一直处于快速的发展和变革中,我们曾经仅仅是一家三坐标测量机产品的供应商,而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全面的几何量测量系统和软件、专业的质量数据分析和过程管控系统以及专业的制造工艺软件的综合性方案公司。正因如此,我们将“海克斯康计量”品牌重塑,改名为“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我们不仅要当制造的“眼睛”,还要为制造装入“智能”。
跟随海克斯康总集团的脚步和方向,中国团队将继续深入中国制造业,塑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案团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更全面和更大价值的方案,成就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与中国用户共同成长。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