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的中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0-07-29
分享到

  中国制造业应顺应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加快自身产业战略升级,通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制造业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新一轮的产业洗牌过程中,如何顺势而为,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的挑战,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先进制造业可能为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霾提供新动力。而长期看,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更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需求的必要举措。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世界制造业的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价值链中与制造紧密相联的各个环节全球化布局趋势,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产业集聚生产、信息化、生态化的态势不断加强等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全球化的管理和营销能力及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未来应顺应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加快自身产业战略升级,通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发展先进制造业应正确把握国际制造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等,发展新型制造业。同时也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建立开放式的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外创新网络互动、国内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重点把握关键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突破我国制造业有产业无技术的被动局面,不断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并结合服务业和先进的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如一般机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变成数控机床;船舶制造从蒸汽机到柴油机到核动力,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传统电网变身智能电网等等。在此基础上,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和自有品牌的建立,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华丽转身,这也许是我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向集群化、模块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工业园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这些集约型园区的作用,使园区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集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龙头和辐射源,成为经济规模扩张的主体增长极。其一,强化园区的产业载体地位,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集中,提高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由政府主导,在产业园区构建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系统。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购置设备与软件的巨额资金,利用与共享公共技术支持系统,有效地降低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二,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在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优化园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与全球网络建立合作的研发基地,引导高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注重对集群内相关机构培育,提高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善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端发展劣势。最后,应鼓励清洁生产和循环工业园区发展,按照生态工业学设计园区产业的生态工业链,促进生态园区中各组成单元间相互利用废物,作为生产原料,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使区内资源得到梯次开发和实现良性循环流动。

  依托服务业的发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并鼓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辅相成,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又将带动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顺应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应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加强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强调从制造业转向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去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益,通过制造为服务提供强大基础和技术保障,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沿产业链升级,实现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的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物流、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制造业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服务化水平,减少对资源及成本的依赖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国内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服务化分工。

  强化品牌建设,以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实现价值链引领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地位,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势力,能够吸引和整合全球资源,包括资本和人才,关键在于形成和把握了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反过来,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在全球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进展缓慢,市场换技术的种种努力成果有限,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打造自主品牌重要性认识的缺失,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的品牌已经占满品牌空间、品牌空间十分拥挤的前提下,全球市场新进入的企业和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决定了新品牌建设长期性。因此,推动我国代工模式向拥有自主品牌转变,必须以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不断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和自主品牌的文化氛围,提升品牌所内涵的文化性、包容性和流行性,鼓励自主品牌建设。

  以必要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在新技术研发以及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由于投入成本的长周期性和市场不确定性,使得基于新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存在一定的潜在市场风险性,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际经验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大多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支持和财政税收支持。因此,我国应该在制定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明细目录基础上,设立重点产业基金,扶持符合条件的优势和潜在产业,并给予必要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通过国家直接投入科研资金和政策鼓励企业自身投入科研资金,来提升企业研发实力,使其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产品来替代进口,进而拓展国际市场;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直接给予所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提升其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现金流,使企业有充足资金投入研发。同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服务领域初期企业的资本投入。

  (王晓娟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作者简介: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