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西南腹地,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工业重镇德阳,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第二重型机器厂)便坐落于这块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从1958年诞生至今,肩负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使命与梦想,二重重装50余年的奋斗历程演绎了中国重大技术装备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精彩篇章,在国家工业化历史进程中书写了许多“第一”。今天,二重重装已成为支撑国家发展清洁能源装备,推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装备企业。
历经13年的边建设、边生产,1971年,二重重装全面建成投产,便迅速起步,在装备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崭露锋芒,先后完成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冶金、锻压、矿山、起重运输等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任务。在西方技术封锁、没有任何图纸资料的情况下,二重重装自行摸索,攻克难关,于1974年成功研制出20世纪轧机之王——舞阳钢厂4200mm特厚板轧机,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生产特厚钢板材的历史。著名机器制造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卓越的机械工业领导人沈鸿赞扬该轧机“产品质量好、技术水平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二重重装加快了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上的革故鼎新,率先在重型制造业中实行了分厂制,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由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向开放式的生产经营性、开拓型转变。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二重重装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和制度支撑。
二重重装早在1978年11月就率先走出国门,选派技术专家考察了法国、意大利、德国(当时的西德)等6个国家的10个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最早走出国门的重大技术装备企业。从此,二重重装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大胆创新,研制出了一大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装备了能源、冶金、航空航天、矿山、交通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个部门。我国第一台2050mm热连轧机,第一套125MN汽车前梁曲轴锻造自动生产线,第一套原子反应堆本体,第一支600MW火电转子,第一套国产化三峡水轮机转轮体不锈钢铸件……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源源不断地诞生于二重重装,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二重重装在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中率先推进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最早确立集团化经营模式,构建母子公司体制,实现社会职能剥离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之一。199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55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9年,二重重装被列为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39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进入新世纪(002280,股吧),二重重装继续深化内部改革。2001年,中国二重与华融、信达共同出资设立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7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在2003年前,二重重装的公安、学校、医院、法庭等社会职能已全部移交政府,企业轻装上阵,加快了前进步伐。
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黄金发展机遇,二重重装大力实施低成本竞争、人才发展、产品结构优化发展、技术质量发展战略,推进观念的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制造商向供应商转变,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步入了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新时期。
二重重装以产品为依托,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平改电工程”、树脂砂改扩建工程、水压机改扩建工程、重容技术改造工程等,提升硬件配套能力,不仅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大型数控龙门铣镗床加工群,而且打造了能源基础建设核电、重型容器及煤化工生产基地,在技术能力和装备能力上占据着领先优势。由二重重装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迄今世界最大自由锻水压机160MN水压机的投入运行,使二重重装牢牢占据了大型锻件生产的制高点。
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二重重装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位一体,坚持“开发一批、储备一批、预研一批”的产品研发策略,采取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等举措,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二重重装不仅拥有两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而且跻身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国家专利试点先进单位和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行列。#p#
能源是国家的血液,能源胜于粮食。进入新世纪以来,二重重装牢牢把握世界经济变化趋势,敏锐捕捉国民经济发展动向,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支撑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基石”这一企业定位,抢占先机,快速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主导产品的重大战略转移。
近几年来,二重重装在高效清洁能源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在风电项目上,二重重装以引进1.5MW风电增速机技术为基础进行消化创新,不断推进产品的系列化,形成了1MW、1.5MW、1.65MW、2.5MW风电成套设备的规模制造能力。在核电项目上,二重重装奉行“核老大、核优先、核严格”的核文化理念,在重机行业率先开始核电材料研制,在国内重机行业首家取得ASME核电规范产品认可,在国内首家取得覆盖核电材料制造和供应NPT证书;成功制造秦山核电站60万千瓦级机组稳压器全部锻件,与法国法马通公司合作生产广东岭澳百万千瓦级机组全套核岛重型支撑项目,成功锻造我国第一支百万千瓦级半速转子,实现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转子自主化、国产化零的突破,同时在世界上率先攻破AP1000主管道热段弯管关键工序难关,成为美国西屋电气第三代核电技术从设计走向产品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在重型容器领域,二重重装不仅掌握了石化设备的核心制造技术,同时成功进入煤液化工程领域,具备千吨级以上加氢反应器制造能力。在水电项目上,成功制造国内首件三峡水轮机转轮体不锈钢铸件,并成功跨入大型不锈钢上冠、下环精加工制造领域,成为国内唯一能够提供70万千瓦“三峡级”水轮机全套铸锻件的企业,其业绩至今还无人出其右,奠定了二重重装在我国水电铸锻件研制上的绝对优势。在火电项目上,二重重装已具备1000MW级火电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铸锻件研发和制造能力。在船用产品生产上,二重重装为国内最大马力船用发动机、国内第一艘高科技含量标志性船舶LNG船以及国内最大集装箱船提供关键铸锻件材料,填补了国内船用产品生产的三项空白。如今,二重重装已形成核电、风电、水电、火电“四电并举”,重大成套产品、重型容器、大型传动件、轴类件齐头并进的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迅速成为了当今中国最大的铸锻钢制造基地,最大的核级材料供应商,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重大技术装备铸锻件材料供应商和最大的大型风电增速机和风机主轴制造基地之一。
从2001年到2008年,二重重装创出了被外界称为“井喷式”的发展速度,利税总额年均增长50%。2009年,在受到汶川特大地震后续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考验”下,二重人迎难而上,完成营业收入75亿元,实现年度目标。
要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人力资源是重要支撑。近年来,针对全社会出现的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二重重装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了“人才库”管理模式,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岗位人员层次分布和结构趋于合理,科研院所人才基本形成梯队结构框架,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技术拔尖人才,创造出一个个惊人的发展奇迹。2003年以来,二重重装有27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金、银、铜奖或跻身前8名。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展现脊梁风范。二重重装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国内机械行业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中央企业重型装备制造行业中率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地处极重灾区的二重重装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奔赴东汽展开救援,第一时间大规模安置东汽受灾职工家属,第一时间开展生产自救,确保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进程,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危难关头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二重重装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挺得住、打得胜,坚不可摧,任何力量都不可撼动的强大团队。
2009年,面对国际经济“寒流”,二重重装紧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产业政策调整步伐,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迅速采取了“沉着冷静、发展自己、保持主动、积极应对”的十六字策略,着力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在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在产品结构优化上下功夫。针对运输、产品研发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生产瓶颈和制约环节,二重将产品结构调整、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物流畅通紧密结合并综合考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成都工程研究中,德阳基地,镇江出海口基地)的发展战略,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加快成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建设,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做强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基地,消除高端关键零部件制造瓶颈;加紧镇江出海口基地建设,解决特大型产品整体运输出川难的问题,并进一步拓宽核电、成套装备的制造领域。
“装备中国,创造卓越”。五十年来,二重重装以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家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解决了一系列国家“有和没有”、“受制于人”的问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国宝”。今天,二重重装重装已吹响了建设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受人尊敬的现代化大公司的号角,决心继续书写“雄吾重装”的辉煌篇章,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再建奇功。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