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历史性事件,“世界工厂”这一标签正式挂在了中国国际分工的脖子上。在长达近十年的历程中,“MADEINCHINA”已经深入世界经济的血液和骨髓之中,为我们带来了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但由于我们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以及生产要素的不断改变,“世界工厂”的标签逐渐变成了“粗糙”、“污染”、“低端”的枷锁,“血汗工厂”频频被人们所提及,劳动密集与粗放经济换来“低成本”效益光辉不再,反而成为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大桎梏!
从贸易学角度说这是我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每年以8%以上的经济增长必将使劳动力优势要素转移,使得企业用工困难,这在沿海发达城市尤为明显。在2010年1月15日深圳五金行业商会上,爱美家公司的老板戴万谋就向商会提出,目前深圳的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了,最普通的工人包吃住每月1800元很难招到,看情形即便涨到2000情况也好转不了多少。
靠廉价劳动力换来的成本优势不断削弱仅仅只是对外贸易中出现的一个问题,2009年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欧美国家作为磨料磨具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状况并未得到很大改善,主要体现为失业率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从根本上依然疲软,即便国家发放巨额贷款刺激了银行、房地产等行业,但消费下降所带来的工业萎缩也十分明显。
2009年1~4月,人造刚玉共出口3万吨,碳化硅出口2.7万吨,同比下降80%~90%,企业开工率仅为10%,90%的炉子处于停工状态;2009年1~4月份出口额为1200万美元,仅相当于2008年一个月的出口额,下降了70%左右。这一情况到了09年下半年有所好转,据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磨料磨具行业连续2个月、共3个月正增长,且增长幅度都较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总额同比减少36.2%。这表明国外工业仍在挣扎,磨料磨具作为工业消耗品与工业发展不同步,即便好转也绝非良性增长,其更主要的推动力其实来自于国家政策。2009年国家对出口的优惠政策可以说达到了近几年以来的极致,但众所周知在哥本哈根会议后国家将会把经济重点放在绿色经济上,磨料磨具贸易靠政策和欧美信贷获得好处而出现的增长,必定还要面临更大的挫折。
总结起来说,磨料磨具行业对外贸易未来将持续面临三大困难。一是产品内部优势削弱,如劳动成本、环保、技术特征弱势等;二是欧美工业市场萎缩,金融机构情况的改善想要带动工业好转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在失业率方面;三是一些未知风险,如国家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等。
十多年的发展,磨料磨具行业的对外贸易已经处于一个瓶颈,表现为在欧美高端市场进不去,低端市场竞争残酷。在这样一种契机下,中国对东盟贸易的政策扶持成为了新的亮点,放眼东南亚国家不失为一种开拓新市场、规避欧盟市场风险的良方。
战略转移东盟优势
东盟十国之中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有新加坡这样人均收入世界前几的国家,也有文莱、马来西亚这样较发达国家,更有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磨料磨具行业的情况来看,越、老、柬、缅、泰五国经济情况与我国九十年代初相似,正是工业化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段,因此我们的目光应更多的聚焦在东盟的这些发展中国家之上。
在越、老、柬、缅、泰五国的产品出口竞争之中,我们具有明显的优势。以“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目前越南等国市场处于“形成”阶段,而我国处于“成长”阶段,欧美国家则是“成熟”以至于“衰退”,并逐渐退出低端市场。具体的出口优势表现在三大方面。
其一是产品性价比优势。欧美国家的产品其实已经脱离了东盟欠发达国家的工业消费的实际情况,例如瑞典的磨料磨具产品一吨最高卖到20万人民币,这在越南等国家眼中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对产品的品味要求没那么高。”河南长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德君对《磨料磨具》记者说。
其二是地理优势。越南与广西相邻,两地之间仅一河之隔,物流往来极其方便;云南靠近老挝、柬埔寨,两地原本就因旺盛的旅游业而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在东盟—中国实行零关税后必将带动实体工业产业发展,而磨料磨具作为工业的“牙齿”也将从中获得飞速的发展。
其三是外交优势。欧美和东盟的矛盾由来已久,越战时期美国与越南的战争,十余年前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热钱对东南亚的洗劫,至今让东盟发展中国家感到刻骨铭心的痛。而在外交问题上,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欧洲各国的掠夺式外交政策使得东盟与欧美国家交恶,以欧盟来说,至今没有与越南、泰国等有过实质性的贸易合作。因此无论是从民众心理上也好,还是从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罢,中国一贯的友好方针都将为企业带来优势的经营环境。
深入认识东盟障碍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磨料磨具企业,发现企业家们普遍对东盟了解还不深。
深圳易力达砂轮公司的徐德全认为,东盟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越南、老挝等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还不发达,其产品多以轻工业为主,例如服装、纺织品等。而磨料磨具行业作为工业消耗品,如果没有大批工业化厂房,那么市场需求就上不去。但同时徐德全也提到,随着东盟贸易区的自由开放,还是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考察。他特别提到了东盟博览会,认为这是企业全面认识东盟发展中国家的最好契机,他今年也可能会前往广西,通过2010年东盟博览会考察东盟市场。
广州市桓生五金贸易有限公司的何女士则说,企业虽然一直从泰国进口原材料,但从未考虑将货物出口往那边,毕竟那边消费水平较低,还完全无法与欧盟国家相提并论。
必须承认,在工业发展进程方面,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依然落后,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以越南为例,2007年越南工业增长18%,连续16年保持2位数递增,全年工业产值213.6亿美元。这种高增长直至2008年因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才有所放缓,但其实在2008年上半年的时间里,越南工业仍是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而在2009年经济复苏中,越南的工业复苏甚至比中国还要快,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工业经济整体产量小受到冲击也小,一方面也说明越南的工业化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越南市场是肯定有的,但目前企业了解不多,应该多做报道!”丁德君这样对《磨料磨具》记者说。
我们去买一支股票,不是要买最贵的,而应该是买发展潜力最好的。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越中贸易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越南商品出口42亿美元,增长5.1%;中国商品出口142亿美元,增长2.3%;越对华贸易逆差99亿美元,增长1.1%。越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阮维富估计,2010年越南中国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250亿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两国贸易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只是由于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一贯以来市场的不明朗,使得人们对其缺乏兴趣。造成这种现象,也的确可以归结为东盟欠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有待提高,这仅从贸易逆差方面就可以看出。
中国与东盟2009年GDP实际增速分别提高0.004%和0.157%,中国出口增加2.042%,进口增加3.098%;东盟出口增加3.312%,进口增加5.927%。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流向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将分别增加0.478%和4.085%。越南外汇储备并不高,国家信用评级也低,本土的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90%以上的机械设备需要依赖国外进口。这种依赖外力、不够完整、但又充满发展潜力的工业化市场,就像一带刺的美味鲜鱼,你得懂得吃才能吃出味道来。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企业必须先深入了解东盟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东盟博览会已经举办多年,但对其熟知的企业并不多,这是因为固有观念使得企业更多的望向了欧美市场,即便想要战略转移东盟,也更多的将目光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但对发展中国家却知之甚少。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磨料磨具行业应该重新审视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市场了。
改变风格畅想战术
磨料磨具企业在欧美市场的营销策略的宗旨就是低价,但针对东盟市场,企业完全可以放开原有的观念束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有竞争优势来重新洗牌,获取主流定价权,甚至直接引领市场潮流。
拓展的第一选择在于投资!越南目前工人的平均工资每月仅750元人民币,而缅甸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性的磨料磨具行业来说,这绝对是通过投资将低端产业链转移的好方法。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摆脱粗放型经济的桎梏,仿效欧美发达国家,加速升级产业结构,在产业链中力争高端市场,获得更加丰富的利润并消耗更少的资源。文化会随着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以拿出来用,必须通过企业自己摸索。
文化对于投资的重要性的直接体现第一表现在管理上,中国固有的“家族”管理模式将放大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中国海外拓展的历程中由于文化问题而失败的事例数不胜数。作为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家,应该把东盟贸易当做一种长期战略来实施,前期的投入甚至是亏损都必须有所准备,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融合。
除文化差异问题之外,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也应该尽快实现对接,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比较剖析,这就能够实现同行效益最大化。低价竞争和简单劳动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自贸区壁垒保护此起彼伏,只有将各自的优势最大化,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在技术上,由于我国的技术并非位于行业尖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为筹码开展积极友好的合作,从长期来看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利益。一些自主知识产权所独有的技术应积极寻求合作,率先开发出成熟的产品才是首要的,在技术创新问题上切忌孤芳自赏,弄得谁都碰不得,最后烂在肚子里。
欧美曾经的霸王式贸易政策告诉我们,想要在国外进行长期的合作,实现共赢,就不能用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态度,即便我国较于东盟发展中国家有所优势,但在一些方面也应该有所让步。相信中国-东盟一定可以寻求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道路,为磨料磨具业内企业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