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何在,如何升级以及升级路径是否可行,将是经济决策者和投资者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个长期问题,也是一个探索摸索的过程。
未来关注“新型工业”
根据社科院国情调研研究,目前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因此,未来5年中国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继续上升,预计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顶点,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由于外部环境、体制改革、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
工业化进程的普遍规律是依次经历“轻加工业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高加工度化发展阶段—技术集约化阶段”。先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经完成工业化,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中高端技术产值占据了主导行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转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计算机、交通等高附加值组装型重化工业、以及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对比OECD国家和中国产业结构可见,中国产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明显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的采矿业、钢铁、有色、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明显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饮料烟草业、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皮革制品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显著高于OECD国家;印刷出版业、金属制品业、精密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高技术行业占GDP比重相对较低。
未来在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政策导向下,中国工业内部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动,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和节能环境、信息、生物医药等一些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未来支柱产业。预计工业内部结构中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比重将由2007年的11%上升至2015年的15%;其中,根据《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将由2009年不足3%上升到2015年的7-8%,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由2007年的20%逐步下降至2015年的18%左右。
服务业结构多元化,服务贸易高级化
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2.6%,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未来10年,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美日韩等国历史经验显示,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1)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等流通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渐下降。(2)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商业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比如,日本由上世纪70年代初期16.9%上升到90年代末期的27%;美国由上世纪70年代21%上升到2007年的32.4%。(3)政府和社会团体提供的公共管理服务业、医疗业、教育业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等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倒U型变化,即在初期发展阶段,社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渐上升,达到顶点后,比重又逐步缓慢下降。(4)住宿餐饮业、娱乐文化业及其他私人服务业呈缓慢上升趋势。
对比中国与美日韩服务业增加值结构,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影响下,交通运输仓储业比重呈缓慢下降,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持续上升。具体到细项行业,从美日韩服务业发展经验看,预计科技、法律的专业和商务服务业、房屋和设备租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私人教育、医疗保健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私人服务业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甚至诞生出一系列新兴服务业项目。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服务贸易高级化趋势会加速,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1)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有望得到政策推动。商务部在近期《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未来外贸“发展战略图”,指出2020年初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由4%和5%左右提高到8%和9%,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业贸易国。(2)以服务业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世界各国增加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这为中国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3)随着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事实上,美日韩发展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2008年美国服务业出口中金融、专利权和商标等使用费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比分别为11.0%和16.9%,英国金融出口占比高达24.1%,日本的专利权、商标等使用费占比为17.3%,均远高于我国的占比水平(2007年金融出口占比0.2%;专利权和商标等使用费为0.3%)。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