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刀具强企风采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0-09-14
分享到

  2010年“株洲钻石杯”航空航天金属加工工艺师论文大赛专家评审会在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钻”)举办,期间组织所有评审专家参观了株钻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记者也借此机会采访了株钻总经理李屏。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参观时每到一处就不停地和株钻副总经理王社权讨论技术进展,赞叹之余直接用国际刀具最强企业标准要求株钻:“株钻的加工设备已经很强了,但是研发实力与国际刀具巨头相比还显得不足。”

  由株硬集团作为第一大控股股东,于2002年6月在株洲钻石工业园成立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至今走过了八个年头。

  八年的时间,株钻销售业绩从5千万元攀升到如今的11亿元;八年的时间,钻石工业园中三个刀片厂、两个整体刀具厂、一个数控刀具厂,一个研发中心拔地而起;八年的时间,零星十几人的研发列兵壮大成了几百人的专家团队、研发阶梯骨干;八年的时间,刀具门类齐全的株钻站在了中国民族刀具企业的前沿阵地。八年的时间里,株钻创造了很多,株钻的发展速度犹如刀具的转速节节递升,这是在国内刀企被大家轻视的环境里,在国外刀具瓜分中国制造企业市场的夹缝里缔造的传奇。

  走进株钻,徘徊在每一个车间、实验室,参观者心中产生的共鸣是不绝于耳的啧啧惊叹,同时,又为不知道国内刀企还有如此强的实力而久久难以释怀,更多地还是看到了中国刀具民族企业的希望。

  株钻实力毋庸置疑

  国家在株钻设立了“精密工具创新平台”,专项经费2千万元,株钻重大专项共审批了四项,总共4千多万元,这是国家和行业对株钻的认同和表彰。

  株钻加工设备的数量比株钻的员工还多,这绝不夸张,对此李屏总经理说:“其他的刀具企业可能有几台高档设备,但在规模上没有株钻这么多。以前,我们的高档设备也很少,只有一两台,机器坏了之后就要停产,很难保障交货期。现在,株钻所有的生产线没有单台设备,都是几十台,每个生产线都有富余设备,如涂层炉就有十几台。株钻现在是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保障能力都没问题。我们2010年设备投资就达2.6亿元,2011年我们初步投资计划在3亿元。”

  对于株钻的技术实力,李屏总经理指着研发中心的科研楼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拥有2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专门负责研发,以硕士和博士为主,还有好多在国外做过相应研发的专家,我们还设有一个博士工作站。除此之外,株钻具有世界一流的可转位数控刀片生产线及配套刀具生产线、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生产线、机夹焊接刀片生产线、陶瓷刀片生产线等。”

  定位世界级刀具供应商

  拿到株钻刀具样本的人肯定会对它的厚度留有深刻的印象,车削、铣削、镗削、钻削、切断、切槽和螺纹加工等涉及门类齐全,产品系列特别完善。李总对记者说:“我们的刀具样本每年都在逐渐变厚,刀具品种有2万多个,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像山特维克可乐满、肯纳、伊斯卡一样,打造成为世界级、全方位的刀具供应商,建立一个大而全的中国刀具企业。”

  “2010年株钻数控刀片的销售量能达到3 000万片。株钻不和国内企业竞争,因为我们所有的设备全是顶级设备,没有低档设备,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加工成本很高,没有办法和一些低档的刀具产品竞争。从价位上我们不占优势,只能走高端路线,特别是数控刀片,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和他们去竞争,至少我们现在要达到二流的水平,要不然市场就没有办法展开。我们现在尽量做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行业专门设有模具组、汽车组、航空航天组等研发团队。”李总分别从产品路线和销售战略上为株钻定位。

  刀具企业的出路在研发

  谈到研发,李总深刻地说道:“刀具的研发并不是请几个人单纯的来画图,株钻每年研发投入5 000~6 000万元,占到销售收入的5%~6%,没有这么大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现在株钻的产品质量基本上和国外相应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产品系列和品种还是没有国外的刀具巨头那么全,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开发。以前我们走的是模仿的路,相对容易一些;现在走的是创新的路,比较难,要回避人家的专利,对研发人员要有激励机制,我们现在拥有100多项专利。”

  民族刀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民族企业,李总自豪地说:“株钻的快速成长,对中国刀具市场的贡献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抵挡进口方面,使国外刀具价格下降了很多,很多日本刀具企业为了和我们竞争,刀片价格下降特别多,几乎和我们一样,这就使我国的加工制造企业的刀具使用费用大幅降低。在国内刀企一致不被看好的环境下,株钻逐渐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和国外一流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企业比较新,技术沉淀还相差很多。”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会有好几家刀具企业发展起来的,关键是找到自己企业的定位,模仿肯定不行。”李总对此深信不疑。

  株钻管理、营销阅兵

  李总告诉记者:“株钻生产管理上全部使用SAP系统管理,系统前后投入大约2千万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得到有效控制,80%的产品都是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株钻在全国有22个销售片区,基本上遍布全国的各大重要城市,80%以上的产品市场销售都在国内,德国、美国也有全资子公司,整体出口额大约1 500万美元。”

  “汽车发动机其实用刀量不是很大,最大的耗刀用户是汽车零部件,比如万向节、齿轮、车桥等,这些产品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在中国,株钻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市场。株钻现在的销售策略还在消耗品市场,而国际刀具巨头都在做配套市场、方案市场,这是我们的不足,我们也正努力将要进入这个销售阶段。”看得出,李总并不满意现在的成绩,株钻急需的是打造品牌。

  为此,李总真诚地说:“我们正在做‘十二五’规划,目标是要做到25亿元,进到世界前十,数控刀片要达到6 000万片,整体刀具要做到600万支。我们需要的是大家认识株钻、了解株钻,不要用老印象圈住株钻。”

  后记

  记者随着很多专家一同走进了株钻,看到的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实力的新兴企业。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马艳玲告诉记者,这是她继2008年之后第二次来到株钻,株钻的实力和发展让她惊叹。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袁凤翔副总冶金师震撼之余,希望株钻的人才培养再上一个台阶,让技术积淀更深厚一些。作为株钻的客户,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制造工程部副部长刘可参观后对株钻副总经理涂更生说:“我们的合作不要只局限在销售上,还可以找更多的方式合作,株钻让我们看到的是信心和放心”。《金属加工》杂志社社长栗延文更是深有感触:“事无巨细,整个钻石工业园的绿化、建设都是最高标准,车间的整洁和整排错落有致的高档加工中心显示出了株钻的管理非常规范,让我们看到的株钻是接近国外刀具巨头实力的企业。”

  株钻的新车间里添置的数十台高档设备即将到位,个中的风采只有一睹方能惊叹,株钻堪称国内刀企的一面旗帜,只有走进株钻才能感受它飘扬的力度。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