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专家透露,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明确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其中,高端制造业可能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制造”升级刻不容缓
中国社科院在4月底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提出中国国家竞争力战略目标:到205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到2020年,中国或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
毫无疑问,中国距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提出,“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在低端徘徊。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贴牌生产仍是“中国制造”普遍的生存模式。其中,汽车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此外,我国制造企业多数仍专注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原材料等低端制造领域。代表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急需的高端装备产品,则仍处于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设备购置总值中,国产设备所占份额不到一半。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中国制造”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国家已明确把高端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制造业即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键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
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将带动制造业的升级。任何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一旦采取革命性的信息化技术,都有可能发展成高端制造业。亚洲制造业协会CEO罗军提出,未来五年,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高端制造业崛起,并将推动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建立。
政府投资规模或逾4万亿
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目标已经明确,如何发展则是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明确发展的重点。在工信部看来,这个重点应该是装备制造业。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基本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中利润空间最大的部分也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代表着整个制造业的走向,决定着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其中包括重型机械、船舶、飞机、发电设备、大型锅炉、冶金机械、矿山机械、专用设备等大型装备生产厂家。
其次是明确发展的路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关键。为了带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政府投入将在“十二五”期间加码。目前,在科技领域,全国的研发投入约占GDP的1.5%;今后5年,这一比例将扩大到2%~2.5%。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如果今后每年的经济增速维持在8%,“十二五”期间科研投入将达到45892亿元,超过2008年4万亿的投资规模。而这些仅仅是科研投入,还没有包括项目投资、税收减免等因素。
在加大财政科研投入的同时,国家还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建立创新联盟和一批创新平台,使得企业、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对核心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将兴起
著名装备制造专家柳百成认为,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所突破,并形成若干个有独特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群。
当前,世界上已经涌现出一批工业强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企业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具有全面强势的一流工业强国,如美国、日本、德国;二是整体处于优势,同时局部强势明显的工业强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三是局部强势非常突出的工业强国,比如瑞士、韩国、瑞典、俄罗斯等。
莫玮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业强国,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群。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强;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一流;三是产业集群国际领先;四是工业体系绿色环保;五是文化、教育、生产性服务业等软实力突出。
2010年8月,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明确表示,工信部将制定“十二五”装备工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工程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柳百成表示,任何一个地区都可能凭借自主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高端制造业,从现有的基础来看,四个区域已经初具规模。
首先是长三角地区的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发挥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及汽车、船舶研发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以上海、南通、舟山等为重点,建设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结合上海地区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黄浦江内部船厂搬迁,重点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
其次是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素有我国“装备制造业脊梁”美誉,拥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其中,沈阳机床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
此外,京津塘地区的大飞机制造、珠三角的汽车制造产业都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巩固现有优势,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