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00特大型数控外圆磨床
极端制造、绿色制造、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制造技术被人称作目前世界制造领域科技发展的4大趋势。2006年 10月 31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金属加工高峰论坛上,上海同济大学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张曙先生和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颖先生在报告中,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极端制造技术,可见极端制造技术的重要。
“极端制造 ”技术也称作“极限制造”技术,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极端制造( Extreme Manufacturing)是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特大或特小尺寸)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它重点研究微型机电系统、微型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制造相关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简单地说,极端制造就是在制造尺寸方面极大、极小,在制造环境方面极强、极弱,在制造系统方面实现新效应、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用多种技术极限构造制造技术与能力极限。
以机床为例,机床的极端制造,就是不断地研制出新的微型机床、超精密机床和超大型机床,这一趋势将成为今后机床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把极端制造技术利用在重型、特大型数控外圆轧辊磨床的开发制造上,使这种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以上。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为上海重型机器厂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数控轧辊磨床MKA84250/15000—H已经正式签约。数控轧辊磨床有效磨削工件长度为15 000 mm,最大磨削直径2500 mm,最大磨削工件重量为 250 t。无论是在可加工重量还是在机床规格上,它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磨床。这是我国数控轧辊磨床极端制造取得的又一突破,是上海机床厂再度承制的超重量级产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工件重量的数控轧辊磨床。
该磨床数控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式 SINUMERIK840DCNC系统,并配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具有自动趋进功能、砂轮磨损及修整后补偿功能等功能。
此次承制超大型数控轧辊磨床,为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更快提升产品等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各类大重型数控机床尽快成为企业主流产品奠定坚实基础。首台磨床将安装在上海临港重型制造基地。
武重集团为上海临港“极端制造 ”生产的大镗床立柱也是超大机床部件,立拄体积尺寸为长 13 m、宽2.9 m、高 2.5 m的超大机床部件,重量达83 t,其体积、重量均为国内机床行业单台设备部件之前列。它标志着武重参与国际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极端制造技术也是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有了先进的极端制造技术,人们就可以制造非常大和非常小的产品。例如:以极小尺寸制造的计算机芯片和以极大尺寸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的模锻框架等。再比如航天器使用的微型液体泵,有的吸管只有蚊子大小,这也是采用极端制造技术得以实现的。
另外,三峡工程使用的 70万 kW水轮机组重量达到 430 t,而它却是用钢水一次浇铸而成。要制造这个庞然大物,必须防止钢水冷却不均匀导致的开裂、起泡现象。在实际浇铸前,做了大量的数字化模拟浇铸,采用的也是极端制造技术。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颖先生提出了企业极端制造领域的发展目标,即掌握高档数控磨床核心竞争技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满足军工、航天、汽车、冶金等产业需求,替代进口,并扩大出口;打造上海机床厂使之成为高效(高速)、高精度、复合、智能、环保数控磨床极端制造生产基地。为达到此项目标,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2006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预算占销售收入的5.3%,并确立以设计、生产、销售部门为科研主体的三大主攻方向。
专家认为,极端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完美融合,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它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这项技术是有着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