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军工行业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军工行业与机床工业的共赢发展。”4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王毅韧表示。
在当日于北京召开的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上,他回顾了六年来军工行业应用国产数控机床的工作,并表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还需要机床行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要紧紧围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开创军工行业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说。
政府支持全面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应用
“六年来,为全面推动军工行业应用国产数控机床工作,国防科工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王毅韧详细介绍说:一是加强政策指导,鼓励采用国产设备。
长期以来,国防科工局都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在日常项目审批、投资建设工作中,始终把优先采用国产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在满足军工需要的同时带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专门出台实施了《军工建设项目鼓励采购国产设备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对于采购国产首台套设备的,安排100%的政府投资,进口设备调整为国产设备的,其节省资金可用于购置备份设备或统筹兼顾其它方面需要。
“这些政策实施三年以来,一大批设备由进口调整为国产,节约资金5亿多元。”王毅韧透露说。
二是加强协调衔接,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服务的有效工作机制。
首先,建立了“双环节”论证审查机制,也就是咨询机构在评估项目建议书时,凡是国内已有或技术成熟的设备就调整为国内采购;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进一步组织论证审查,对能够实现国内研制的一律改为国内采购。其次,建立了需求指南发布制度,共编制了六批《军工行业国产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指南》,向机床企业定向发布了80余型、500余台(套)高档数控机床需求信息,有效增强了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应用的针对性。再次,实行了表彰制度,目前已有65项技术难度大、指标参数高、合同金额大的优秀合作项目及供需单位受到了表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专项解决共性问题,加大工艺技术创新。
针对高档数控机床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国防科工局实施了‘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走出了一条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加工效率的新路子。据了解,到今年底,该工程将实现70家军工企业千台数控设备加工效率提高50%的目标。
供需互动 军工与机床产业实现共赢发展
“过去六年,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的大力推动下,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军工行业与机床行业的共同发展。”王毅韧总结说。
一是国产数控机床的采用,有力支撑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几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对设备供货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紧,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产设备的采用,有效解决了军品科研生产中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难题,保障了科研生产的需要。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曲轴旋风加工中心满足了船舶大型曲轴加工生产需要,对于解决我国船舶动力落后问题发挥了有效作用。
二是军工行业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大幅提高,有效带动了机床行业的发展。到“十一五”末,军工系统的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达到60%以上,部分企业达到了80% 以上。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10~2011年两年的国产设备采购额占总投资的93%以上,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近几年采购的数控设备中,国产比例达到了 85%以上——国产设备采用率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扩大了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国内机床行业的竞争力。
三是优化了国内外市场环境。军工对内需的拉动和机床行业的整体进步,使得国内企业有效参与了军工企业采购的国际竞争,遏制了国外机床企业“一口价”现象,促使国外供应商进一步提高对国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起到了以内促外的积极作用。
四是军工单位积极参与机床研发制造,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做出了贡献。在采购国产设备的同时,军工单位还积极与国内机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发了多种专用的高档数控机床。特别是国家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对提升我国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据统计,在2010年和2011年发布的项目中,军工企业作为主承担单位,共承担了21项任务,总经费约9.3亿元。《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典型飞机结构件加工中的示范应用》等示范项目为专项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推广应用平台,带动了行业发展。
先进国防工业还需机床行业更有力的支撑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国防科技工业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五年,而该成绩,“不仅是军工行业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数控机床行业有力支撑的结果。”王毅韧表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把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总目标,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着力提升军工核心能力,在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的同时,还要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而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既为国内机床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做支撑。为了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国要进一步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随着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对设备设施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更精、更专,同时,“十二五”还要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一批重大专项,也对国产高、精、尖设备提出了新需求。
二是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为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我国武器装备坚持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路子,要求必须建设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他介绍说,机械化的制造手段,要追求精密、稳定可靠、减震降噪等性能;而支撑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手段,不仅要保持和提高传统的机械制造水平,而且要进一步突出精确制造、极端制造、智能制造,还要实现生产线的一体化集成、信息化管理。“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机床行业不仅要继续提高单台设备的工艺技术水平,而且要注重集成化、综合化、协同化的研发制造和服务。”
三是推进军工能力的自主化为包括机床行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创造了新机遇。
随着我国武器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对高端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国外对我的封锁和限制措施也将更加严厉。“我们不仅要推动武器装备的自主化发展,而且也要大力推动军工能力的自主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安全需要。”他表示,为此,要进一步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加大采购国产设备的力度,把先进的军工制造能力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设备的基础上。
对装备制造业而言,这又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四是发展先进工业技术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军工的先进工业技术,既包括武器装备设计、试验等技术,也包括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把先进制造工艺作为重点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特别是要加大对大型、精密、复杂等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的科研攻关和推广应用。
“机床行业责任重大,使命也很光荣,如何研发制造出先进、专业、适用、能解决武器装备关键制造问题的高端设备,是国防科技工业急切期待的。”王毅韧表示。
任重道远 深化合作还需多方协同作战
近几年来,国内机床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军工能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档次偏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当前三轴机床基本可达到全部国产,四轴机床可满足70%~80%,五轴及以上则主要依赖进口。另外,产品可靠性不高,寿命偏短,控制系统不稳定,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王毅韧表示。
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军工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使用国产机床的认识,加大采购应用力度。
“应充分认识到使用国产机床不仅关系到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军工能力的自主性、安全性。”他说,军工单位要积极配合机床制造企业,共同研究工艺和技术解决方案,把自己多年应用设备的经验和对国外同类先进机床的了解提供给机床制造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二是希望机床制造企业进一步练好“内功”,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要注重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新需求,研发制造一批军工急需的新产品,注重提升体系化建设所需的综合集成能力。要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上狠下功夫,提高国际竞争力,还要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对军工供货量大、有条件的机床制造业,可进一步研究建立针对军工的服务队伍。”他建议说。
三是充分利用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平台,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机床制造企业和军工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强协作。一方面,军工企业要完成好承担的专项任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为重大专项的实施搭建示范应用平台,实现国产数控机床设计制造和应用水平的同步提高。
四是希望两家协会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更加深入扎实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在供需之间搭建桥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政府,要加强数据收集和系统性分析,建立比较完整的数据资料,进一步总结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工作六年来的经验,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注重把长期需求分析和年度指南相结合,为军工和机床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保障。
“相信有关部门共同协调支持,军工行业和机床行业齐心协力,一定会把应用国产数控机床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做出新的贡献。”王毅韧表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