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北京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协办的“2011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及国内顶尖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最新报告显示,从制造业产值方面衡量,中国去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而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4% .
不过报告也指出,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仍远低于美国,从制造业人均产值衡量,中国目前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这凸显出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行业,而美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行业。“美国1150万制造业工人创造的价值与中国1亿制造业工人创造的价值相当。”
装备制造产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予以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产业热点。
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和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绊脚石。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用数字化设计仿真、试验测试、综合保障技术与服务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从“制造”走向“创造”,改变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在论坛上说,国家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将会有一些新内容。最值得注意的是,将会非常重视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来促进重大装备技术的提高,以提升基础工业、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集成水平。国家将会投入更多力量来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另外,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国家鼓励制造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论坛上表示,市场正从相对稳定走向动态多变,这对制造企业的产品,包括开发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知识含量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大多数国内企业处于最下端。“服务、资源环境、知识创新”正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一方面,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高铁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正使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趋势,从而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之后,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能力。市场上也涌现出了瑞风协同等一批有潜质的、助力企业产品研发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企业。
据悉,瑞风协同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两化融合”指导方针,持续研发,推出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端工业软件产品——数字化试验业务平台TDM3000、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DENOVA、数字化综合保障平台WILS3000,公司成功入选中关村高成长企业并荣获特别奖项“资本青睐奖”。
瑞风协同总裁张成胜博士在论坛上表示,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端工业软件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在以往的装备研制中,90%以上都采用国外的大型软件。在此局面下,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成为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韩立军致辞时说,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本次论坛为我们正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行业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