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并不仅在技术上令大家着迷,而是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各种迹象再次表明了机床业有扩展的势头。经济新兴国家的增长率反映在他们对机床需求量的强劲增长势头。所有大型制造国都在从中获利,尽管机床需求量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在2011汉诺威EMO期间,作为力争达到2007年汉诺威EMO创记录的参展商数量的一届展会,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机床展举行之际正值良好的经济局面。德国出口业务猛增,投资再度投入到制造技术领域;所谓的经济新兴国家在经历受经济危机影响发生的短期增长中断之后,再一次走上了成长的大道。而德国机床业在2008年创记录的繁荣年度之后,虽因为金融和经济危机而陷入了困难形势之下,但也在2009年末再度开始有所好转。担任VDW执行主席的Wilfried Schäfer博士在发布2011年第1季度统计数据时称,目前机床行业正在经历一种“摆动向上”的局面。在报告期间,与2009年第1季度相比,订单量增加了130%,国内和国外需求量基本持平。国内订单收到量增长127%,海外国家需求量增长132%。“本行业达到的成长速率远高于2010年秋季的预期,”VDW执行主席Schäfer说。配合这些高峰数据的出现,订单接收量也快速逼近了2007年的历史高点”,Schäfer继续说,“尽管销售额比2008年的顶尖水平降低了1/10。”
VDW对今年行业前景抱乐观态度
相对而言,2011年机床行业前景是乐观的。VDW预计今年产量增长率为30%。“营业额预计接近130亿欧元。我们再重新收复一大部分在经济危机诱发下失去的份额。我们对此非常满意。”VDW主席Martin Kapp在本协会传统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自2009年末以来,机床行业已经实现了双位数的订单增长率。如果说中国、韩国和印度是国外需求量增长的驱动力,那么可以说,这些驱动力已经扩涨出更宽阔的增长前景。德国机床业在全球的地位是,出口比率高达2/3,而这种国际性的卓越技术位置已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位VDW主度这样表示。
德国国内的机床销售额再度增长。自2010年8月份起的2年以来,与前一年度同期相比的销售额第一次出现上浮。经历一年,与2009年相比,生产量仍然呈现3%的小幅度落后。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机床业的主要业务领域,即出口方面,出口量在2010年出现1%的萎缩。在2010年中国是机床业的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大约为28%,与前年度相比增长29%,德国生产机床进口量几乎是美国(第2位)的4倍。
图1 德国机床制造业目前在出现“大幅上升”的势态,VDW执行主席Wilfried Schäfer博士这样表示
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机床制造业出现“大陆漂移”现象
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还造成机床制造业呈现一种“大陆漂移”的现象。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在2010年以高双位数增长率实现了成长。与此同时,欧洲生产量下降1%,表现非常弱势。美国也以9%的下降率出现惨重损失。因此,这使得中国排名超越了日本、德国、意大利和韩国,在2010年首度各列制造国清单的首位,而美国仅排名第8。Germany Invest & Trade的报告中表明,如果说2009年秋季的日本机床市场看起来令人灰心,那么1年之后机床行业交易额就有很大改观了。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统计数据表明,自2010年1月至9月,日本国内制造商获得的订单价值为7029亿日元(大约624亿欧元)。这个统计数据比2009年有所增长。在订单收到量增长的同时,生产量和出口量也“脱离泥潭”了。在2010年上半年(目前无更新近期数据),日本机床生产量为3510亿日元。这意味着与2009年出现的28.3%增长率相比,出口额达到了2512亿日元(+43.8%)。
据行业协会CMTBA的官方正式数据以及Germany Trade & Invest的调查报告中表明,中国机床业2010年总出口量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36.2%,达到了171亿元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成型机床的交易量增长幅度最大,而切削机床仅呈现低于平均值的增长率。总之,在过去一年当中,中国制造的100多万台机床量首次比前一年度增长了27.5%。在接近30%的增长率形势之下,CNC机床与切削机床所占百分比相对较低。
但是,这样高的增长率并不能掩饰住本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数量与质量并不相同”VDW主席Kapp先生表示。与外国竞争产品相比,中国所制造的绝大多数简单机床事实上价格十分具有竞争力,但是从能源和资源效率方面来说,却未能满足当前的国际要求。其中90%的机床在中国市场销售。由于在高端市场部分并未能达到高销售额,Kapp先生表示,“以量取胜的中国制造商目前对这块市场并不感兴趣。”但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在新的5年规划(2011年至2015年)中计划实现机床业的全面现代化。但是,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机床制造国,而且还是最大的机床进口国。正如预期,据官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迅猛增长的国内市场导致2010年的进口量暴涨,增长率接近60%,达94亿美元,进口机床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将组件和零件计算在内,进口量甚至超越了1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接近61%,达到111亿美元。
台湾机床制造商正在快速成长
作为机床业地区性“重组”的一部分,中国台湾在世界排名跃居第3。这种增长惯性来自于产品阵营的扩充,同时也来自于与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台湾制造商主要经营机床基础类产品,这点与中国相同。目前,日本机床系列底部的50%都由中国台湾供应。如果采用德国机床作为比较基准,则他们处于底部10%~20%。当然,为了在出口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个百分还应当增加。
“我们正在以很高的效率学习着,”台湾机床协会(TAMI)主席Chen-Chin Wang自信地宣布。在2010年前8个月,台湾制造商就销售了价值26亿美元的机床。这个销售额比2009年经济危机年同期水平高出55%。以此为基础,一份ITRI市场研究报告认为全年行业销售额在4亿美元以上。相应地,其中28亿美元属于出口部分。台湾机床业为2011年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销售额要达到52亿美元,其中约40亿美元来自于出口。对于TAMI的王主席来说,这种发展速度只有通过提高高品质机床部分的竞争力才能做到。而且这位TAMI主席也看到了机床行业由于CNC机床所占份额的上升而走在态势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如果情况与ITRI市场研究报告相符,台湾制造商的出口量将在4年内增加至70亿美元。
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台湾正以成为全球第三大机床供应地区为目标,并准备将意大利击退一位。台湾拥有大约500家机床企业,主要为小型和中型的制造商,目前在机床出口方面仍然排名第4(以销售额计,第6位)。
图2 VDW主席Martin Kapp认为德国机床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地位
意大利机床业面临国内需求萎缩的窘境
在意大利这个台湾想要挤占其排名的国家,机床、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制造商领域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而且目前已经得到了证实。行业协会Ucimu-Sistemi per Produrre也同意这一观点。2011年第1季度的机床订单指数增长了两位数,也就是增长19.1%,达到112.09(以2005年为100)。这种正向增长趋势已经连续保持了5个季度。但是,协会领导层正在担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强烈的偏离现象。虽然2009年意大利机床制造商在出口市场大幅收复了之前失去的份额,但国内市场仍然停滞不前。第1季度甚至出现国内订单1.2%的下降率,而订单指数“停滞”在69.2,使得国内需求量持续下滑的迹象相当明显。
但是,意大利制造商在国外市场上获得的关注力“相当令人满意”。与2010年相比,外国订单在第1季度增长了32.7%。这个141.0的指数正在接近2007年创记录的高点。正如对于德国机床业一样,中国是意大利制造商的最大出口市场。
中国在2010年度上升为首位,占行业出口量的14.2%。德国(10.5%)、美国(5.8%)、印度(5.6%)、法国(5.6%)、俄罗斯(4.8%)和巴西(4.7%)跟随其后。增长迅猛的金砖四国均进入前7大之列。“来自国际市场的反响令人鼓舞,”Ucimu主席Giancarlo Losma先生表示,“但国内市场却完全不同,仍然存在着起步艰难的困难。”国内需求量持续性地深眠已经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代表意大利工业主要支柱的机床行业的生产架构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韩国的大量投资推动了机床需求量的上升
意大利的国内市场销售困境却不存在于韩国。反之,韩国2010年度国内销售额的增长甚至比国际业务更加活跃。与2009年相比,韩国机床制造商协会(Komma)成员收到的订单量增长了83%,达到35亿韩元(约23亿欧元)。与此同时,外国订单增长75%至14亿韩元,国内订单量增加88%至21亿韩元。几乎所有重要的消费类产品行业都在国内签订了超过2009年的机床订单。来自汽车行业的需求量(增加141%至7410亿韩元)增长势头非常强劲,电力行业需求量增长也是同样强劲。电力行业订单增长了185%至3640亿韩元。机床制造商获得的订单比2009年增加了2/3,增加3360亿韩元。来自金属加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订单翻了一番。只有来自造船业的订单继续滞后(-68%至472亿韩元)。
分析师认为2011年前景良好。据Bank of Korea预测,在2010年25%的增长之后,今年韩国设备投资应当会实际增长6.5%。其最主要原因是看到了大型联合大企业的投资预算增长。
2011年,Komma预测国内市场值约为48亿韩元(增加2.9%)。韩国机床生产量预计增长8%。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