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机械"十二五"向高地进发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10-18
分享到
"十二五"期间,以经济质量的提升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到2015年力争年产值达到9300亿元,将是2010年3746亿元的2.5倍.

“十二五”期间,以经济质量的提升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到2015年力争年产值达到9300亿元,将是2010年3746亿元的2.5倍。这是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经过全面考量给出的,天津机械向高地进发的经济发展目标。该协会会长张文利称,测定这个目标,是基于天津机械工业不断优化的产业基础并着力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提升。

从量变到质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天津机械工业企业约有六七百家,行业虽门类齐全,但产品多为单机单件,重大成套装备不足一直是天津机械工业的短板。而今,已是另一个天地。

天津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显示,由国有、民营及外资(包括合资、独资)等三股力量构成的天津机械产业大军,企业已发展到2413家(不含汽车行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062家,占了八成以上。整个行业由机床工具、重型矿山、石化通用、电工电器、食品包装、基础件、内燃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其它民用机械等10个子行业构成产业新格局。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46亿元,比“十一五”初年的1624亿元增长1.3倍。

令人刮目的是,天津机械工业这种量的增长是建立在质的升华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特别是滨海新区加大开发开放以来,天津凭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吸引聚集了奥的斯、阿尔斯通、西门子、约翰迪尔、霍尼韦尔、施耐德、丰田、三星、NEC、SEW、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的20多强机械巨头和一重、太重、南车集团、北车集团、东方电气、柳工、特变、一汽、福田等国内20多家机械央企或行业龙头企业。这批高端企业的进入,大大拓宽了天津机械工业领域,填补了重大装备空白。如,世界风电装备制造六强中的歌美飒、维斯塔斯、苏斯兰以及我国实力较强的明阳、东汽等相继在津设厂,使天津兴起风电装备制造这一新兴产业,年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南车集团、北车集团在津建设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项目,形成了和谐型机车、轻轨机车、地铁机车系列产品结构。中船重工在津建设的造修船基地,将天津过去年造船30万吨提升到500万吨、年修船200艘的能力,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此外,还有一重的盾构机、柳工、际华、卡特彼勒的大型工程机械、雷沃动力的发动机及重工装备等诸多大装备。这些龙头企业和高端装备项目将助推天津机械工业向高地进发。

不仅如此,“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实施了7批140个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6333亿元,其中涉及机械工业的项目占了三分之一。另据统计,近四年,天津机械工业企业累计投入近千亿元,实施了500多个技改措施和新品开发项目,上百项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海上石油钻采设备、中空纤维膜成套装备、机组式、卷筒式印后烫金设备等一批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祖强认为,天津机械工业的这种从量变到质变,实质上是整体产业结构正在走向优化与升华。这种态势表明,加速转型、乘势而上,向产业高地进发已水到渠成、时不我待。

由基地向高地

向高地进发系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高地进发。这是《天津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的主题。进发的基本思路是,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产业整体结构的高端、高新、高质化。在全面推动中,重点培育一批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高端化企业和产品,使之成为带动整个行业向高地进发的引擎和支撑。

《研究报告》提出,从天津机械工业的产业基础出发,向高地进发要重点发展六个领域,即:以高档数控机床、现代交通运输设备、重大技术装备及仪控系统、高效发动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以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装备;以环保设备、现代文办设备等为代表的民用机械装备;以拖拉机和农业作业机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装备;以大型优质铸锻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加工辅具、关键优质专用原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基础产品;以关键工艺技术、先进设计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检测技术、标准与可靠性技术等为代表的共性基础技术。

“十二五”期间,天津机械工业将大力发展2.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建造大功率海上和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形成年产8000兆瓦整机能力,成为世界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大力发展大中型各种工程机械,做大巨型子午线轮胎成套设备、新型高速升降设备的产出规模,形成年产盾构机5台、岩巷掘进机10台、起重机1500台、推土机1万台、装载机1.2万台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大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核燃料生产设备、核乏燃料储蓄罐、蒸汽发生器等产品,形成年产核电特种设备20万套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及维修,形成年产城市轨道交通车350辆、高速铁路大功率机车200台和年检测500台的能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等相关配套特种原材料,形成年产超高压500kV交联电缆1000km、特种电缆5万km、变电设备1万台套的生产能力。预计到“十二五”末,高端装备工业总产值提升到30%以上。

为加快天津机械工业向高端产业高地进发的步伐,《研究报告》给出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并举,在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加大对高端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坚持规模发展与高端发展并举,以培育大装备、大企业、大集群为重点,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推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跃迁;三是坚持龙头带动与产业配套并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并围绕其核心产品和主导业务,促进本土企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对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四是坚持集约发展与绿色发展并举,以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为准则,引导产业资源定向聚集,加速产业集群形成,提高生产集中度。此外,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环保标准,推动产业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发展。

由制造向创造

《研究报告》强调,从一定意义讲,制造是量的追求,创造是质的升华,由制造到创造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只有实现这种飞跃,才谈得上进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由制造向创造,首要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外延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以生产“硬”产品为主的产业形态转向“软”“硬”协调发展的产业形态,发展极具成长性的现代制造服务业;由过渡偏重于发展以“重、大”见长的产品转向以“精、细”为主要追求的产品发展步伐;由偏重于发展“通用型”产品向专用型、量体裁衣型产品和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由重主机、轻基础转向更加重视夯实基础,努力实现主、辅、配协调发展;由习惯于机械行业自身封闭发展转向更为重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和相互促进发展。

增强和完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是由制造向创造的关键所在。目前,原国家机械部在津设立的天工院、电传所、设计五院等五家科研院所,天津五家机械企业建立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一批企业建立的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天津机械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坚。近年来,一批国家战略装备的国家级大院大所,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来津发展,将对天津机械工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辐射作用。

《研究报告》指出,技术创新由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构成。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基础共性技术不可缺少。目前,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对整体创新已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

为使技术创新体系具备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报告》建议: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科技融资体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要建立科技风险基金,提高创新开发中抗经济风险的能力。要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企业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