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两年来,在《规划》的指导下,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产业规模、质量水平等大幅提升,正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我国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2011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铁西区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装备制造业1862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装备制造业465亿元,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同比增长15.9%;直接利用外资10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27.4%。
二、主导产业加速向高端化迈进
目前,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达248户。重点产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机床产业进军世界中高端领域。沈阳机床集团“新五类”系列产品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成套化,2010年以来销售收入跃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输变电设备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变压器、百万伏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通用石化装备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沈鼓集团百万吨以上大型乙烯压缩机、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内首套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等一批世界级重大石化技术装备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石化行业关键设备局面。
大型成套工程机械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北方重工完全具备设计制造世界全部三种型号盾构机能力,并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三一重装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套)产品全(硬)岩掘进机、煤柱回收成套装备、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
三、产业集群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拉伸、扩充产业链条,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机床产业:引进了日本安川、NSK、北川等一批具有世界顶级技术项目,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电气及新能源产业:引进了华利与GE合资等一批重点项目,2011年预计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德国宝马等重特大项目,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42%。通用及石化装备产业:沈鼓及远大集团的离心式压缩机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往复式压缩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5%。重矿及煤机装备产业:引进了沃得重工等项目,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 11%。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17个国家级和7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平台。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和特变沈变建成变压器行业全国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方交通重工、三一重装的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中心”。沈阳机床、沈鼓、北方重工等重点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两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371万元,解决技术关键40余项,开发研制的世界级产品已达48个。
五、重大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
两年来,先后引进项目346个,总投资达465 亿元。包括德国的宝马,法国的米其林、万喜,日本的积水、普利斯通、松下等8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德国的德玛吉、日本的NSK、法国的佛吉亚座椅等20个大型跨国集团项目;国内的中南集团、江苏沃得、江西泰豪、三一重装第三产业园、特变沈变配套产业园、罕王大型精密轴承、烟台万华集团、南高齿等8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项目。
六、基础制造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拥有仪器仪表、铸锻件、模具及压铸件、输变电配套件、传动件、液压气动密封件为代表的20个基础产业集群近500户企业,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87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包括日本安川电机、NSK等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超精密电机、丝杠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埃梯梯、三科泵阀、凯泵石化泵、瑞丰泵业等阀、泵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北星仪表、大成仪表、贺利氏电测骑士等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的仪器仪表企业。
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金融平台:引进13家金融机构,正在推进各类基金及风险投资公司入区。信息物流平台:规划了5平方公里园区,现入驻企业近百户,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人才培养平台:新组建辽宁职业教育集团,扩建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引进美国IBM等培训机构,形成了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础制造平台:建成沈阳铸锻产业园,具备为聚集区内企业提供各种铸锻件等热加工产品的能力。、
下一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将继续加大项目引进与建设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一批大而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产业集群,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