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评价当前的中国是泡沫经济,这种泡沫不仅出现在房地产,就连我们的机床工具行业也未能幸免。现如今,遍布各地的大小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在这么多“园区”“基地”的背后,中国的机床工具行业真的得到发展壮大了吗?
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之下,各地的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层出不穷。如辽宁沈阳市铁西区依托国内最大机床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山东省滕州市致力于打造“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基地”;江苏泰州海陵区定位于“江苏省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产业基地”……
事实上,在这些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区内,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即装备制造企业。所有的园区似乎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装备制造企业而进行配套。不得不说,园区的统一配套对单一的装备制造企业的确有不小的帮助,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建设真的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机床产业基地吗?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很多业内人士都很崇尚台湾机床产业的成功经验。他们将产业链分工协作相互配套认定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诚然,台湾建设机床产业基地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条件去建设。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但目前大多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的配套建设并不完善,很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些地方尽管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区了,但是其每年都会有很高比例的外购配套加工订单。
如果可以,我想很多制造商都愿意在本地加工企业中寻找配套商,毕竟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运费。但是,目前我国机床行业的现状是配套件的发展跟不上主机的需求,更有一些零件需要依赖进口,产业集群的优势的不到充分发挥,反而使得本地加工企业发展速度更加滞后。
面对这样一种现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认为,中国机床产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我国必须从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转型,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了。
然而,如何才算是强了呢?杨会长表示首先高端机床的占比要达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其次,企业要注入创新活力,此外基础研究必须与产业发展有较深度的融合。目前中国机床的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支撑与结合不够,特别是机床的可靠性问题直接折射着基础研究的薄弱。
于中小机床制造企业而言,在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认清自己是,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再此基础上取长补短,做精、做细、做专、做深,才能做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