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低迷的情景下,2013年盾构机却保持了16%的年增长速度。”日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会长俞琚表示。他强调,再制造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未来盾构机企业应向维修服务转型,不光是整机制造,还有维修、翻新、租赁、再制造等模式,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持续升温,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我国获批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市已达36个,2014年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估计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总里程接近6000公里。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铁路隧道、越江隧道、饮水工程、采煤工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都为盾构机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国内盾构机行业的发展。俞琚透露,2012年国内生产各种型号的盾构机为141台,销售额71亿元,到2013年国内生产各种型号的盾构机为164台,较上一年增长了16%,销售额大约80亿元(不包含零部件)。
实际上在本世纪初以前,我国盾构机70%~80%的市场基本上被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公司垄断,中国生产盾构机的几家大型企业也都是以合资的形式进行发展,关键技术并不在我们手中。
近年来,在国家和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一批相关企业脱颖而出,大批施工技术人员在设备大量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成长起来,个别优秀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到2012年年底,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全部市场的70%以上。
在各方面利好政策下。俞琚预测,未来5~10年,盾构机还将有很大发展空间。预计经过几年的发展,该行业的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可基本满足国内施工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也将占有一定的地位。
“以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行业正在处于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俞琚坦言,原来国内能够生产盾构机的企业大约有30多个,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退出该领域。
面对当前盾构机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他建议,企业要积极发展多规格、多用途盾构机产品,像煤矿用斜井设备、市政用大型顶管机和小型盾构机。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正如我国其他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我国盾构机行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据了解,在盾构机领域,国内设备制造目前还仅限于装配这个环节,一些小的部件企业能够自己生产,但关键核心零部件还依赖于全球采购。
“虽然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在生产核心零部件,但作为用户来讲,我们还是喜欢用成熟的设备。”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张姓先生坦言,国内的设备虽然便宜,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问题,后续的维修成本也较高。出现问题后若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到整个工期的进度和质量。
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技术不成熟以及核心零部件尚未完全掌握是盾构机行业目前遇到的主要瓶颈。俞琚表示,虽然国内某些顶尖企业已具备了生产TBM的能力,但是让施工企业认可我们的产品还需要有个过程。此外,对于目前需要进口的一些主要配套件,如主轴承、主驱动、部分液压件、控制系统等,我们还远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俞琚说,核心零部件如果不能国产化,我们将永远受制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不要求所有产品都国产化,但核心零部件我们必须要自己生产。
“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多年后,有些机型已经停产,特别是一些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核心零部件。”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表示,对这部分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将是未来盾构机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姚爱民看来,一些自主研发制造盾构机的龙头企业,在关键部件上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对盾构机核心零部件的依赖,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地铁、公路、铁路隧道建设的成本和步伐。
据了解,经过近两年的研发,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对盾构机国产化的改造,解决了原减速机三级齿轮油池润滑油死角、冷却问题,使减速机整体性能提高了20%,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以替代德国力士乐、卓伦,意大利邦飞利、布雷维尼和戴纳米克,日本帝人、三井三池等进口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对该公司产品的评审,最终一致同意评定由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生产的盾构机主驱减速机、液压油缸及再制造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能够替代进口。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顾问易新乾表示,再制造是利国、利民、有利子孙后代,也有利于企业的事业。企业在进行再制造过程中,应该由配套企业承担零部件(发动机、液压件、变速箱、电机)的再制造,整机厂承担整机再制造,彼此签约,分工合作。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