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至今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上海机电、上海绿新、东方精工以及松德股份四家印刷包装业相关上市企业的公告新闻中,都惊人同步地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机器人。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在相关公告发布后,由于市场投资者对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的前景普遍看好,上述企业股价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从以印刷包装相关产品为主要业务,到而今纷纷向机器人产业进军、加大投入,以上海机电、上海绿新、东方精工和松德股份为代表的一批印包领军企业,所做出的抉择,代表的或许并不仅仅是各自的企业,更是两大产业的不同“风景”和进退“博弈”。
印包领军者“进军”机器人
2014年8月19日,松德股份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以9.8亿元的总价收购深圳大宇精雕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宇精雕”),布局机器人业务。公司股票当日复牌涨停,报13.70元/股,涨幅10.04%。
松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包装印刷、装饰印刷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凹印、柔印成套设备和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国内外一流的印刷包装成套设备供应商。而大宇精雕专注于从事以精雕机为基础的自动化、智能专用设备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松德股份称,收购大宇精雕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相契合,交易完成后,公司与大宇精雕将在运营管理、技术、资本与平台方面实现较好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2014年8月14日,上海绿新发布公告,称于13日与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就受让其持有的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100%的产权、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100%的产权签订了《资产挂牌竞买之备忘录》。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其所购买的申威达、紫光两家企业资产所有者,为国内著名的普通和智能包装机械制造、装订机械、特种印刷机械及后续印刷服务等业务的制造企业。长期致力于普通和智能印刷机械制造及后续相关服务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已形成了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的经营能力;公司完成本次购买资产后,将成为公司进军云印刷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平台。
2014年8月15日,上海机电发布2014年中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36亿元,同比上升8.05%。分析得出,公司印包业务收入下滑4%,其中印包公司亏损0.3亿元,美国高斯亏损1.1亿元。而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机器人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核心增长极。公告称,2014年下半年,公司将加快推进印机业务的改革、调整,力争在年内取得显着效果。同时,加快推进新产业项目的落实。
事实上,上海机电于2013年7月现金增资入股耐博传动51%股权,正式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日本纳博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机的全球领先者,占全球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60%市场份额。而今,上海机电与纳博合作已经由“贸易”转入“生产”,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上海机电在逐步调整印包机械业务的同时,正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投入。
2014年6月23日,跻身世界前五强的瓦楞纸箱印刷设备企业——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拟以自有资金4912万元,现金认购嘉腾机器人20%的股份。完成本次投资后,东方精工将成为嘉腾机器人的第二大股东,从而进入自动化机器人行业,在战略布局上将有助于打造自动化智能物流系统,满足客户的一站式设备采购需求。
市场对东方精工的收购行为反应良好,公司股价在24日复牌后三日内累计涨幅超过18%。
智能机器人“革命”正当时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近年来,智能化、自动化机器人概念在国内外大热,股市中更是一路领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4到2024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36%-50%之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
基於工人成本不断增长的现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最好替代方式,正在珠三角等中国工业重地和经济发达地区掀起新一轮“革命”。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将会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占全国一半以上。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经信委2014年主要工作计划之一,就是“在珠三角地区规划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打造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并以此为依托争取再创建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今年以来,广州、佛山、中山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机器人换工人”。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中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但现实情况是: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市场却被国外品牌把持,国产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我们都还有待攻克,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面对光明的前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跟进。2011年,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2013年4月2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成立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科技会堂揭牌成立。
不难看出,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的一大热门。但笔者对此“热势”却略有担忧。一拥而上,低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淘汰崩盘……笔者万万不希望这样的“发展悲剧”再发生在这一新兴产业上。理性规划、可持续发展,构建健康、有序的机器人产业链结构才是长久之计。
印刷包装业“变身”自动化
印刷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中国北宋时期毕昇的活字版印刷术,到今天的数字化印刷技术,在市场需求的助推下,印刷机械经历了一代代变迁,使今天的印刷产品多彩又赋有个性,现代印刷行业已经成为集自动化、电子、运动控制、IT技术等于一体的精密机械产业。
在国际大企业中,机器人或高速全自动化设备替代劳动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立足中国印刷行业,机器人或高速全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率还极低。大多数印刷企业尚停留在半自动生产,或自动低速生产阶段,距全自动、高速生产相距甚远,机器人在印刷业中应用主要以机械手等简单的机器人为主。
传统的印刷包装企业如何在现有的装备基础上,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决当下“机器代人工”的实际需求?提升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无疑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能化印刷装备已经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第七类,并明确了重点开发具有墨色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数字化高速多色印刷装备。
自动供墨、纸张预制,自动化检测装置、联机上光工艺、全自动模切机、全自动糊盒机、全自动覆膜机、自动化裁切生产线、自动化包装线等自动化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正说明了印刷包装业的自动化“意识”正在觉醒。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升级,是印刷包装业者都将面临的一场“自我革命”。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而当前经济的下行趋势,带来了中国印刷包装业的残酷竞争。在前些年印刷包装市场低端重复建设、市场投资过度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将使中国印刷包装业面临“优者更优、劣者死亡”的行业大洗牌。留下的,必然是能够勇敢直面未来,抓住市场契机积极调整自身发展的“应变”强者。而智能自动化就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关键选择。
印刷包装机械与智能自动化机器人之间,实际存在一定的技术“互通”关系,印刷包装行业的严峻形势,使具有智能、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和平台的印刷包装企业将目光投注到了“前景光明”的机器人产业。就当前应用广泛的工业机器人而言,更多是在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的重要补充。我们应该认识到机器人产业发展带给印刷包装业的“催进”作用。但也无需将其列于印刷包装业的对立面去敌视与排斥。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道路曲折。行业企业应冷静思考、审慎投入,加强资源整合与合作,寻找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在看到新领域机遇的同时,企业也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