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机加工行业,随着人们对于高端产品认识的提高,中国用户越来越多地购买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机床设备,然而使用现状并不乐观。国外,两班制工作,数控机床开机切削使用率为60%~70%,而国内只能达到20%~30%,切削效率不足20%。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设备先进、工艺方法落后”,这其中,在柔性夹具的制造和使用方面,有待解除束缚,不断进取和发展,勿以善小而不为。提高柔性夹具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从而提高加工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柔性夹具应用使得单件流生产成为可能
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受传统夹具装卡和调整方式限制,在一个批量的所有产品都完成工序之前,不能转入下一个工序。中间换装是要重新调整和首件检验合格确认的,影响机床加工效率发挥;造成批数量越大,某一单个产品在流程之间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一种采用托盘式换装装置的柔性夹具的使用,使得上述的单件流生产成为可能。
图1 下面是基准座,通常永久固定在机床工作台面;上面是托盘,可重复使用,价格相对低廉;不同品种、不同工序配合不同装卡夹具部分,放在货架上备用
装有此类通用定位托盘的夹具,在装卡零件完全可以是线下完成,在进行装卡和拆卸的同时,机床就可以加工其他零件,由于托盘和基准座之间的定位原理如同机床的可交换工作台,其重复装卡精度为:空间0.002mm。且装、拆换装时间小于1min。
由于可在线下完成工件的拆装,使生产准备特别是换装等待时间明显缩短线下换装上的被加工件,可以放到货架上,靠自动化的机器人完成自动换装,实现无人值守生产,可使机床开机利用率成倍提高。
自带基准柔性夹具为工序间共用基准的流转提供便利
首先,如图2所示的零件,材料为17-4不锈钢,由于ø8.5内孔与ø15外圆有同轴度要求,而且内孔、外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1;需要先安排车加工内孔、外圆,留加工余量;然后按照图纸的同轴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行磨加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通用的三爪卡盘装卡,磨削时不可避免 “找正”,浪费额外的找正时间,但是如果采用一种自带基准的柔性夹具,将带有装卡夹头量的工件固定安装在基准片上,先完成车加工,因此可不需找正完成磨加工工序,节约了找正时间,此基准片是可重复利用的,因此成本很低。
另外,诸多高位置精度的复杂零件,需采用多轴联动数控设备,在一次装卡下完成加工的情况;有了上述柔性夹具,就可以采用多台分别安装基准座的设备,协同加工的方法加工。这样还可以使同一时间段内,有多台机床同时参与切削,使得单位时间金属加工去除率明显提高。这种方式可带着夹具,延伸到三坐标机、圆柱度仪等检测设备,同样可以减少检验的装卡找正时间。
柔性夹具应用可拓展机床设备的功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图3,壳体类零件,上面的ø6.4孔与主视图ø30孔有位置度要求,按照传统加工方式,可能要用4轴数控的设备,在一次装卡后,完成相互垂直两个面上的孔加工,以保证位置精度;但是,采用前面所述的柔性夹具,可以分两个工步,在一台普通的三轴数控铣床上,通过旋转后的二次装卡,即可完成加工。
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大量高档机床设备的效率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存在重设备、轻工艺的观念。工艺创新能力不足,影响着我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
现在,工业4.0将工业革命推向网络化、智能化,机械加工设备,也朝着复合化多元化发展,但是工件的装卡,无论如何是离不开对夹具特别是对柔性夹具的需求。形式多样化、可重复利用、高定位精度、装卡简便可靠是柔性夹具的设计、制造的追求。未来,柔性夹具将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