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座右铭:干一行,热爱一行,推广创新思维,热爱新技术,严谨做事,忠诚做人。重视长久的合作,不追求一时的成败。
单锡林先生自1991年7月加入德国大陆贸易公司,从事过德国20多家高精尖机床的中国独家代理的销售工作,涵盖加工中心、车床、磨床、压力机、折弯机, 品牌如Maho、Blohm、TBT、Weigarton、Trumpf、Arburg、Tielenghaus、Schutte等等。作为德国大陆公司的第一位中国机械行业的工程师,他参与组织行业的技术交流会,并负责具体项目的技术、商务谈判,直至投标、签订合同。1996年1月加入德马吉(DMG)中国公司,出任中国区销售经理,至1999年7月。对于德马吉中国市场的团队建设、市场开发、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技术方面,他大力推广了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引进了电主轴、直线导轨技术,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为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汽车、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999年8月,单锡林先生加入瑞士Mikron公司,出任中国销售经理、副总经理,进一步拓展中国业务。从这一时间开始,由于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转速10000~18000r/min的电主轴逐步替代机械传动6000~8000r/min的主轴,成为德国机床的主要配置,德马吉公司开始使用直线电机驱动替代滚珠丝杠驱动直线轴移动,全面使用滚动导轨替代平面作为导轨,来减少摩擦,提高机床的动态响应速度。五轴五联动的铣床必备刀库,成为加工中心,逐步成为机械加工的进口主力。以瑞士米克朗公司为代表的厂家,开始应用机床主轴转速18000~42000r/min的电主轴,特别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的高速算法,数控系统使用了200个程序段的前视功能(look ahead)替代过去只有几十个程序段的高级算法,实现高速加工,甚至有60000r/min的超高速加工。避免了过去模具加工只能用铣床粗加工,只能用电加工做精加工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加工时间。这个时期,全闭环测量已经成为高端数控设备的标准配置。这段时间,米克朗公司还提出智能机床的概念,开始通过数控系统,增加了主轴切削功率负载监控,主轴刀具振动监控,刀具在机检测和破损检测功能,机床定位精度通过数控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补偿功能。有没有以太网,是采购高端设备的重要指标。当时,单锡林先生引入并推广高速加工技术(42000~60000r/min),与五轴联动技术相结合,在精密加工、模具加工方面,使用高速加工,不仅仅是促进了以铣代磨,以铣代替电加工,而且,还极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促进了金属加工的理念创新。对于国内模具行业的质量提升和生产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5年1月,单锡林先生再次加入DMG,出任DMG中国北方区总经理,负责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的市场和销售工作。重新组建了DMG北方区的团队,2007年3月,出任中国区副总裁、总经理。2013年,出任DMG MORI中国区的销售总经理。对于航空航天、电子、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等行业的高端设备、高端技术的引进,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特别是把国际上刚刚兴起的铣车复合、车铣复合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振动加工,并与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相结合,保证了中国的顶级加工技术,与世界同步发展。
2005年9月~2013年12月, 单锡林先生还兼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先进制造中心主任一职。从2005年开始,德国引领的复合加工机床就成为了新的主流。单锡林先生把握技术发展脉搏,适时地在中国率先推广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次装卡,一次加工,完成六面体加工。随后,德马吉研发了激光加工、超声振动加工,这种与五轴五联动的铣削相结合的特种加工中心。
2014年2月,单锡林先生加盟美国肯纳公司,作为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肯纳大中华区刀具业务和煤矿、金属涂层等业务的工作。同时,作为中国六个工厂的法人代表。极大地促进了金属技术加工、刀具选配云端数据库的推广,加大促进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加工成本、简化选刀的复杂流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机床的通信联网,以太网已经普及。但是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就是USB接口,手机等手持设备出现,远程控制、车间级ERP功能融合到单机上,可以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实现远程故障诊断、控制,实现刀具车间共享,加工数据共享和工厂生产的大数据管理,再加上自动上下料的机械手,车间级的自动交换托盘,实现智能化制造和管理。
2016年1月,单锡林先生加入托纳斯公司,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再次挑起了在汽车、电子、医疗、钟表、精密加工方面改进工作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精益生产的重任。
回首20多年的从业历程,可以说,单锡林先生经历了中国的机械制造,从一个非常薄弱的、只能高价引进设备和产品的国家,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生产大国,从只有国有企业买得起德国高端机器,一年几十台,到大规模改革开放,广东珠江三角洲、江浙沪引领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重振,西北、西南的经济腾飞,汽车行业从只有老三样,到全国产销世界第一,从只能买飞机、修飞机,到制造自己的飞机、发动机、船舶、高铁、电子、手机,都是世界第一的产能。
由于当过机械专业的老师,单锡林先生看到中国机械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机加工行业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深感教育行业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严重。在很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一流的设备满车间,可是加工的效率、所达到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什么?单锡林先生发现,中国的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历史原因,人才断档、技能传承严重的缺失。在大型的国企还要好些,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差距巨大。技术人员尽管学历很高,但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只是拿来就用,很少重视员工的培养。
在广东省2010年的“百校千企”活动中,单锡林先生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与实际加工技能的培养和锻炼,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实际能力的培养的改进提高,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学校的实习阶段,要接触世界一流的加工技术、数控和编程,参与推广了德国双元制,不单单是开拓了德国机床公司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高校金属加工研究会等,还推动了与中国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前后2期,全国50多所院校参加了这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在思想上的开放和创新。
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的机械制造能力,已经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当然,依然还有很多前进中要继续克服改进的障碍,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与世界同步了。中国政府现在提倡智能制造2025、提倡产业升级、创业创新,都会进一步促使工业化、智能化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中国的人员素质、自主创新能力、生产的精益化管理、技术能力和手段的传承,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都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