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国际论坛为工业4.0落地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7-01-16
分享到
为庆祝中国制造业20年来崛起繁荣的发展历程和生动画卷,MM《现代制造》杂志社借创刊20周年之际,特举办“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国际论坛”暨“现代制造20年行业大典”——“现代制造振兴20年创新驱动颁奖盛典”,以纪念为制造业奋斗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及同行同仁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情怀,回顾经典、寄望未来、分享智慧、从容升级,并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

为庆祝中国制造业20年来崛起繁荣的发展历程和生动画卷,MM《现代制造》杂志社借创刊20周年之际,特举办“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国际论坛”暨“现代制造20年行业大典”——“现代制造振兴20年创新驱动颁奖盛典”,以纪念为制造业奋斗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及同行同仁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情怀,回顾经典、寄望未来、分享智慧、从容升级,并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传颂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制造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卓越企业与传奇人物典范,向创新驱动者致敬。

论坛主旨为“新视野·大变革·强供给”,会议围绕中国制造如何走向2025 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工业4.0展开,讨论如何做强供给侧创新与变革,如何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以寻求智能制造落地解决方案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道。

本次论坛由“专家论道”、 “总裁对话”和“嘉宾报告”等三大部分组成。

在“专家论道”环节,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们就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冲突发表见解,他们来自是来自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林斌、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景辰、ABB 中国过程自动化业务部负责人蒋海波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大明,各位围绕“十问中国制造”展开精辟论述和精彩评点。

在“总裁对话”环节,围绕“供给侧改革如何匹配中高端需求?”的主题分两轮对话展开讨论。

第一轮讨论主题是:制造模式变革。参与嘉宾分别来自: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唐超副院长、杭州诠世传动有限公司总经理寿炳炎、托纳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单锡林,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雄克精密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尚俭,欧特克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李和良。他们就制造模式变革的话题展开论述:

(1)中国制造传统模式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2)中国制造模式创新的未来出路在哪?

(3)如何实现制造模式的创新?

第二轮讨论主题是: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参与嘉宾分别来自:德马集团总裁卓序,韶关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毕国忠,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市场兼销售总经理刘楠,威腾斯坦(杭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海雷,大昌华嘉全球科技事业部总裁Hanno Elbraechter。他们就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话题展开对话:

(1)智能工厂时代何时到来?

(2)未来能形成多大的市场需求?

(3)什么样的行业最需要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嘉宾报告”环节,围绕“中国制造2025落地方案与创变未来新思路”畅谈智能制造需求对接解决方案。1位行业专家与6位企业CEO就各自独特的企业发展定位发表演讲,他们分别来自:中机联、沈阳机床、舍弗勒、德马吉森精机、倍福、大昌华嘉和宜科。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蔡惟慈的演讲题目是:机械工业 2016 年运行情况及 2017 年展望。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赵彪总裁的讲话题是:i5 新经济。

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王贵轩总裁的演讲题目是:高效驱动,驰骋未来。

德马吉森精机中国总裁与首席运营官Dorin Schaeffer的演讲题目是:DMG MORI 助力中国制造 2025。

德国倍福中国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梁力强的演讲题目是: 智能制造呼唤自动化新技术——倍福助您实现工业 4.0。

大昌华嘉全球科技事业部总裁Hanno Elbraechter的演讲题目是: 大昌华嘉工程业务,以制造工艺为导向。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的演讲题目是: 智能制造从何入手、如何落地。

会议现场共有近300位全球业界企业家、用户领域代表、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参加论坛活动。

主要话题:十问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中国未来10年最大的需求,作为供给侧我们准备好了吗?供给侧改革会带来哪些新机遇?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请问我们的企业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了吗?

※中国制造大部分企业仍处在2.0-3.0水平上,如何升级到工业4.0的水平上?

※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那些还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或者技术已严重落后的企业是否应该退出市场?

※产品是技术的载体,产品也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个连产品都做不好的企业还有存在的市场价值吗?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是不争的事实,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增效益的压力,很多企业规模很大,但却严重亏损,这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吗?

※没有持续的新产品,就不会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我们企业的销售投入比是多少?

※如何正确理解“服务经济”理念?如何从服务中寻找用户的需求?

※到目前还有多少企业没有完善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是否严格按照生产流程进行管理?是否实现了精益生产?

※中国制造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必须对过去20年的发展做一个深刻的梳理,整装待发,走向2025。从做大到做强,我们还缺少哪些创新基因?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