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
3月23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公益研究成果暨“机工智库”成立与首次春季发布会——“百万庄论坛”在京召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发布《从工业2.0到工业4.0的战略选择,中国自动化发展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期,行业内外、社会各界都在热议互联网+、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概念,舆情氛围高涨。工业与自动化的发展到工业4.0,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使工业由数字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种设备紧密融合,机械装备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基石,工业4.0、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自动化。
二、工业自动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通过实施工业自动化推进计划,快速发展的产业由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转换为机械、电子等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
在发达经济体中,30%-55%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具有服务性质;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一些欧美企业、开始回流本土,通过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完成检测、装配之类的工作,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1940-1964年美国白领人数增长了两倍;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应用使工人的日薪由不到2美元上升到5美元;1966-1973年,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了62% ; 一家小型企业,用10台五轴数控机床,以10个人的规模,占据了大众汽车曲轴零部件市场80%的份额。
三、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不到日本的15分之一,是美国和台湾地区的6分之一。就机床的数控化率而言,中国生产的机床数控化率仅为25%,接近日本1988年的水平,而日本2012年的机床数控化率已达到88%,中国设备的数控化率仅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水平。
四、发达国家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美国:以原创性技术研发为主要特征,电气自动化、数字自动化都起步于美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MES、ERP均发源于美国。美国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是支持研发创新。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制造业不太重视,存在政策缺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制造业被日本赶超。
日本:以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为主要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不断从欧美引进了数控机床、连续自动生产线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和相关技术专利,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政策着力点为引进消化创新与应用推广,不但有促进进口、研究开发的政策,而且有促进应用的财税政策,还有设立教育和情报机构以及国际开发计划的政策。
台湾地区:工业自动化运动。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推动工业自动化运动计划,持续不断地支持了30年,现在也开始向智能自动化迈进。
研究表明:数字自动化起步于人均GDP8000美元左右,目前,中国人均GDP为8016美元,正处于数字自动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五、对策建议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呼吁加快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理念并无错误,但是针对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更应着重强调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也就是很多人提出的“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
开展工业自动化运动:制定出台“中国工业自动化运动计划”,整合互联网+、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等专项资金,加快促进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的隐形冠军企业:从国际经验看,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企业的规模都不太大,但是技术水平高的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企业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基础
打造自动化设备集成商:重点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自动化设备集成商,对于工业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