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浙鲁先生
时局动荡,内外受阻,国产经济型数控该何去何从?带着问题,记者一直在追踪采访繁忙的李浙鲁董事长,终于在一个周末喜闻他的见地。
记者:听说您从学者转而投身办实业,以您的视角,如何看待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特别是经济型数控的发展?
李浙鲁:是的,我曾在高校从事数控教学和科研达10年时间,接触了国内外一些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参与了国家“七五”期间纵向课题和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横向技术项目,对数控系统开发、伺服驱动器原理,以及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数控系统行业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虽然数控系统产业的总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不高,然而地位却非常重要,它提供给了机床和其他运动机械智能化控制的核心,由此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为机电工业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证,提高了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型数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势产业,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机电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拥有出口和内需两大市场,需要我们系统厂家为行业提供高可靠性、高维护性、中等精度、价格适中的控制产品,满足高效率、大批量制造的需要。
世界上大部分的机械零部件加工都属于中等精度加工,无需高精尖的加工装备,这也为我们的经济型数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个人的了解看,全球范围内广大的机床厂家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制于几家主流的数控系统供应商,也希望有价格公道、可靠性较高、提供中等精度控制的数控单元和伺服单元。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加入各国家与地区的采购供应链,建立一套新型的服务体系,将是今后一两年内我们走向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实际课题。
记者:创办华兴至今,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浙鲁:华兴数控从实际运作距今已经有十一二年的历史,但切入主流产品和市场是从2001年开始的,与行业里的兄弟企业相比,时间跨度不长。然而,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华兴数控已成为行业里国产数控系统最主流的供应商之一。这首先得益于10年来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装备行业的高需求。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华兴数控从内部也解决了很多企业从小到大所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使企业从创办初期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由专业人员主导管理的中等规模企业;从当年研发小批量的专机控制产品,到今天为行业提供车铣床加工中心控制和各种特种控制产品。
其次,得益于自我的一些经营理念:①坚持企业发展观,对内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和开发团队,对外建立一支能吃苦、有较强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销售服务团队。②企业定位准确,根据自身能力避免盲目拔高,放弃能做到但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市场。③预测市场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开发适合其行业特点、提升客户产品竞争力的配套产品。④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严格控制单台成本,从物流渠道降低中间环节费用,从生产环节控制的日常耗用,提升产品的性价比。⑤生产一代,定型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保证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向市场,每两年都能实现产品系列换代。⑥品牌策略。“华兴数控”高于一切,具体讲就是任何技术、产品、销售服务都在华兴数控的品牌下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客户群的扩大,随着华兴数控产品技术的提升,“华兴数控”将逐步深入人心,华兴数控本身也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数控产业是一个高度竞争、高度依托行业发展的配套行业,我们在做好企业自身产品和品牌的同时,还需要具有领先行业的发展眼光,提前做好准备,任何对未来发展的误判都可能使企业失去发展甚至存在的空间。
记者:您对时局如何判断?能否透露一下华兴的市场战略?
李浙鲁:2008年的金融危机确实导致行业有较大的滑坡,尤其是2008年第四季度情况更为严重。其实,我们在2008年上半年就预计到,经过2003 年以来的市场繁荣,国内外市场也许会有较大滑坡。于是,我们从2008年5月就开始新一代产品的换型工作:除了像以往提升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外,重点改善产品外观,降低产品总的材料成本,缩短产品的工艺过程时间,投入各种外形模具,采用最新的大规模电子元器件,减少元器件数量,改善供应渠道,在2008 年11月推向市场。实践证明,这一代产品直到今天在市场上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到2009年2月,就恢复了正常产量和出货销售。2009年的产量基本恢复到2007年的规模,其中2009年下半年的销量超过了2007年下半年。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到目前还未见底,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国产数控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但机电产品出口占了数控机床市场很大的份额,完全避免金融危机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提升产品档次,做全与数控系统直接相关的产业链,加大适合机床关键部件的配套能力,提高单套系统配套的产值,保证企业总利润适当上升。
记者:在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华兴产品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研发、产品稳定性和配套服务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李浙鲁:确实在现阶段有更多的厂家加入数控系统行业,企业内部的技术销售人员也纷纷走出来开设新的数控企业,他们要么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要么将原企业成熟的技术产品略加改变直接推向熟悉的市场,避免了对技术开发的大投入和产品成熟的漫长过程。中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的数控品牌也看好国内的大市场,纷纷推出质优价廉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因此,国产数控系统面临新的竞争态势,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运作模式,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否。
应该说,目前国内几家系统厂家经过多年的打拼,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和品牌影响,在技术开发、销售手段以及服务能力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然而其资金规模、设备保障、厂房和其他固定资产投入等牵涉到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方方面面,则远远落后与其他行业,一旦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很难讲企业能坚持多长时间。
华兴数控也面临同样的大环境,我们将在2010~2011年规划以较大投入,重点增强企业的整体配套实力和利润增长点,做全相关产业链,重点投入加工配套的固定资产设备并提供高端加工外协能力,年内基本完成二期厂房的建设。
在产品方面,2010年我们将同时开拓高端产品的综合配套能力和低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保证现有市场有所扩大的同时,力争在高端和低端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扩大。
作为以上规划的保证,我们还将建设全国范围的销售服务网点,做到就地销售,就地服务,就地维修,以最短的服务时间周期赢得客户。
记者:华兴在进军数控系统产业化的征途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李浙鲁:数控系统的投入周期长、费用高,至今利润也越来越薄,然而要维持企业的发展,高强度的投入又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投入之外,软性投入也非常巨大。而国外数控企业的高利润率和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使其发展得到良好的保证。对比之下,不得不令人反思,即使在数控行业大发展的 2000~2009年这10年,对比国际上主流系统厂家在此期间的进步,我们又有较大的不足,作为在数控行业从事技术生产销售管理全方位奋斗了20余年的数控人,体会是深刻的。
数控企业要发展,首先自己要有强大的造血能力,适应市场,适应用户;同时,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是产业化的重要保证。
数控产品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智力投入,历史和现实证明,长期制约数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主要技术人员与技术的同时流失,使企业的重点投入付诸东流,造成企业在研发新一代技术时顾虑重重。希望有朝一日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企业能放心大胆地加大研发投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