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意识到: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必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挖掘更多的新需求。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制造之美高端论坛”上,四家进行经验分享的企业都是在企业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
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中国制造型企业无疑是变革的实践者和驱动器。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意识到: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必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挖掘更多的新需求。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制造之美高端论坛”上,四家进行经验分享的企业都是在企业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其中,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中国制造之美时代“即将到来”;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杭氧的转型之路;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指出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通过差异化运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他们的“制造轨迹”都体现了一种持续创新和为客户服务的价值。
中国制造依靠品质才能取胜
“什么是中国制造之美?这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很痛苦,也很艰难。但是,这也同时是中国企业家的信心与鼓励,我希望中国制造之美时代即将到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
在演讲中,王水福通过生动的案例提出了四个“即将到来”:文化引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高端制造的时代即将到来,品质取胜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引领资本时代即将到来。
“文化拥有无穷的力量。”王水福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在制造行业的发展可谓“咄咄逼人”,国内有观点认为,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会超过美国,但三四十年发展过来,美国还是制造业的老大。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化,德国人用了德语的人才,日本人用了日语的人才,美国人却用了英语的人才。英语是全世界的是语言,可以吸引到全世界优秀的人才,所以美国才能“得天下”。目前,有观点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在王水福看来,假如不能用文化去融合中国经济,这个“第二位”就是空话。
王水福认为,中国的高端制造的时代即将到来。他举例说,航空工业、机器人运用及相关配套,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15年甚至是30年的差距,但是,很少有人会看到,这个差距和空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机会。“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统计,未来机器人产业有上万亿美元。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在做机器人,但我发现90%以上的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王水福设想,目前国内相关机构,可以找一个园区或者产业园,集中起来做机器人配件,如果能成功,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再次是品质取胜的时代即将到来。“这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王水福说,中国的消费能力超过美国是不争的事实,大家都能看到,2014年中国的很多行业艰难,但消费依然高歌猛进。王水福感慨道:“光网络消费就达到1.8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的,包括奶粉、尿不湿等。”他在西湖边,发现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老人骑行、运动,而他们的各种装备,包括自行车、相机、手套等,几乎都是进口的。“其实像这些老人还是非常节约的,但为什么退休后就这么舍得消费了呢?”王水福认为,大家之所以选择进口的东西,还是看重进口产品的品质好。但品质好并不代表一定高端,最关键的是产品的质量。在王水福看来,质量是和平时期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中国制造只有依靠品质的一致性、可靠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品质又与设计、工艺密切相关。中国制造之美就在这里,做得好就美丽。
王水福认为,以前是资本为王,而未来则是“资本”将为“知识”打工。如果现在还把资本看得很重,企业就会被时代淘汰。好的项目,自然能吸引资本到来。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超越资本的时代,弘扬中国制造之美,就要尊重知识,不断地创新。
中国制造需要技术更新
“过去杭氧股份是卖制氧机,现在,我们保证每年提供高质量气体给专业的大客户,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实现附加值的进一步上升。”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股份”)总经理毛绍融在演讲中分享了杭氧股份的转型之路。
毛绍融认为,杭氧股份走过的历程,在制造业里具有代表性:第一阶段,模仿和自我攻关;第二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再改进,回溯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制氧机为很多关键的工业,包括为钢厂配套,当时很多钢厂抱怨制氧机质量部过关,在那个时候,企业纯粹模仿,自我攻关有一定的问题;第三阶段,自主开发创新,到目前为止,杭氧股份所有关键技术全部采用自有知识产权。目前,杭氧股份通过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将国外垄断局面打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企业规模和利润的发展,也为其后续在国际市场中持续的竞争力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毛绍融看来,虽然自己的企业属装备制造业,以技术为主导,但公司这几年不仅在技术上转型,在业务和管理上也开始转型。一方面是产品服务化,杭氧股份始终紧跟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发展的路径,根据大环境的变动、行业的特点及自身的情况来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目前杭氧股份在国外也开始投资,企业做好走出去的准备,必须要在业务和管理理念上也做出改变。毛绍融认为,“从杭氧股份走过的这些年来看,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技术。现在不缺资本,要把这些资本更多投入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去。”
中国制造需要真实的积累
作为徕卡相机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新光学”)总经理毛磊刚刚参加完徕卡的百年庆典。在论坛现场,他分享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并认为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一代人、两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
在谈到如何进入并创立永新光学时,毛磊解释,从大学毕业至今,走过32年的历程,毛磊从未想过改行。他一直在做仪器仪表行业,事实上,让他最为痛心的一点莫过于,当年同学百余人,现在坚持在这一行业的不过3%到4%。
在毛磊看来,国内许多一流的大学生到了国外,可以在实验室里做着非常枯燥的实验,但在国内却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做事,总是耐不住寂寞。“这是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企业我可能没法改变这一情况,但我相信,有一天大环境改变了,真正的人才会大量涌进企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毛磊认为。
“什么是深度制造?就是你有附加价值。有多少附加价值,决定了制造的深度和复杂的程度,最终决定企业今后生存的能力。”在毛磊看来,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资格讲“深度制造”。在深度制造行业,“耐不住寂寞”谈跨越,脱离了产品质量谈品牌,都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与永新光学合作的德国的制造,同样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增长的,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沉淀过程。毛磊以徕卡相机举例,与其说他们在做一个照相机、一件产品,不如说他们做的是一个故事。徕卡从未用过塑料元件,整个机身用铝块雕出来的,从这方面而言,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相机生产制造厂并不多,更多的都是在做“图像记录仪”;当年徕卡相机因受到日本相机冲击,工程师们被迫从原来的集团大楼搬离至偏僻的郊区工作,20年后,徕卡又重新在当年被赶走的地方建立了新的公司大楼。这就是一个拥有150年历史的德国公司的积累与沉淀,也就是德国“深度制造”之美。
毛磊认为,追求制造之美的过程既美丽又痛苦,尤其这几年显得尤为困难,转型升级瓶颈很多。“徕卡的总裁曾对我说”你这一辈子都赶不上我们“,这句话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但转念一想,人家已经发展了150多年,我才做了50年不到。如果我这一辈子赶不上,我儿子、孙子还可以继续追赶,这将是我们的一个持续的目标。”正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对于永新光学而言,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遭遇滑铁卢,毛磊认为,日本论高端做不过德国,论创新做不过美国,论成本做不过韩国和中国,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是造成日本制造业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需要中国企业警示和规避的。
中国制造需要差异化生存
在竞争激烈的小家电行业,很多企业都惨淡经营,利润微薄。但是,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兰多”),一家规模不大的外贸小家电企业,却通过差异化运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并且成功地为世界五百强沃尔玛、百事供货。
论坛现场,图兰多总经理郑昭良分享了创新中的战略思维。他认为,价格永远是第一杀手锏,但更是一把双刃剑,粗制滥造、“靠比别人便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浙江“块状经济”的洗牌早已悄悄开始,如何在行业内精耕深挖,成为“剩者”,取决于融合了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和价值思维等多个维度在内的综合战略考量。与此同时,在郑昭良看来,创新是一个持续“有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了创造客户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而创新的度,就在于精准把握“一半在创新,一半靠差异化”来使产品出奇制胜。这种精准的把握,恰好符合客户需求,企业往往只需领先一小步,就能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剩者”。
对于现在落后的现象,郑昭良认为,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很多制造企业只是机械地不停地重复工作,看起来忙忙碌碌,结果却在不停制造低竞争水平的廉价产品,很少去研发和创新,这给中国制造带来信誉污染和廉价危机。
据了解,图兰多生产咖啡机已有5年历史,关于工业设计和创新,也做过不少尝试,可以说是真正切入市场实践的践行者。“有些设计师,甚至工厂内部的设计师,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所有的设计方案和思路都和生产脱节,设计不能落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考虑其竞争力,也不考虑其能否进行工业化生产,用做工艺品的劲头去生产工业品,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郑昭良设计咖啡机,尽量做到接地气的工业设计,定向明确,清楚客户需求,符合市场,充分考虑成本、定价和生产工艺。目前,图兰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团队,并时常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善吾身,营天下”是图兰多的经营理念。在郑昭良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创新,都必须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5年来,图兰多咖啡机一直坚持做原创,而且是基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外观设计。但是,毋庸置疑,图兰多也会被同行抄袭与仿制,让郑昭良一次次失望又恼火,甚至自己辛苦培养起来的合伙人,拿走他的核心技术另起炉灶,成为其竞争对手。这也让郑昭良一直警醒自己保证“一直在领先,从未被超越”。郑昭良始终坚信:总有一些企业会成为某些领域的基石和创新领导者,而图兰多就是其中的一位。
专家点评
制造业是中国人挺起的脊梁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给大家的印象并不是那么美。“劳动力密集”“血汗工厂”“抄袭”等字眼,一直伴随着中国制造业。我的学生中,不少都来自制造业,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拼搏、创新与坚忍不拔。事实上,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能仅仅用GDP来衡量。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面对转型升级,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到底在哪里,值得我们深思。转型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挑战,还包括更多的机遇。
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还在人才方面,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组装加工,向品牌和研发这两端去延伸需要人才。虽然工人受教育程度确实在提升,但如何去激发更多的创造力,这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创造价值的方式,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制造业离不开与服务、商业模式的结合。未来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企业家的心态很重要,环境氛围很重要,培育土壤也很重要。今天的制造业,早已不是原来那种封闭的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金融业的结合,也使制造业有了一种新的境界。我们应该倡导鼓励一种美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和境界,去思考事业的价值,而只有认同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制造之美才会逐渐显现。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7
2025-01-14
2025-01-14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调研团携同刀具行业专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刘献礼教授一同走访了三家国产品牌的代表性刀具企业:沃尔德、松德刀具和国宏工具,与之进行了深度交流,实探其研发创新及工厂生产状况,着实让人看到了中国刀具企业奋起直追的精神和打造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所在。
作者: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