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大国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列为五大发展重点。
世界航空装备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我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2013年通用航空统计手册及产业展望》显示,2013年全球飞机出货量增长4.3%,达到2256架,出货总额增长24%,达到234亿美元,在历史上仅次于2008年248亿美元的峰值。目前,全球通用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美、欧、加、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当前,受旺盛的国内需求带动,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波音CEO麦克纳尼表示,“波音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从中国涌现”。
民航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共有178家通用航空企业,比2012年底新增32家;现有通用机场399个,在册通用航空器 1610架,2013年上半年通用航空企业共飞行119557小时(不含训练飞行)。预计未来10年,我国通用航空将拉动1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到2020 年,我国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将达到1万架。
在全球卫星及应用市场,多元竞争格局日渐凸显,我国卫星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卫星产业链涉及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服务、地面设备制造4个环节。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卫星发射市场规模为65亿美元,面临中、俄、日、印的崛起,美国的绝对优势开始丧失;全球卫星制造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前五名分别是美国(32%),中国(23%)、欧洲(22%)、俄罗斯(16%)、日本 (2%);全球卫星服务市场规模为1135亿美元,消费类服务(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卫星广播)占比达82%;全球地面设备制造市场规模达到548亿美元。
未来几年,我国卫星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用户规模将领先全球,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北斗系统应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80%,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达20%。
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全球市场需求转旺,我国城市轨道和高铁建设提速,产业增长空间较大。
近年来,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需求转旺,市场空间快速扩大。其中,全球排名前五位的轨道交通巨头占据了超50%的市场份额。根据2013年公布的财报,中国北车2012年以146.9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第一,继2011年后蝉联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销售之冠;中国南车以143.8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紧随其后;分列第三至第五名的企业为加拿大庞巴迪(81.4亿美元)、德国西门子(77.29亿美元)、法国阿尔斯通(70.28亿美元)。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和高铁建设的提速,为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 2509.52公里,设置车站1653座。我国高速铁路新增线路13条(南钦高铁、钦北高铁和钦防高铁计入广西沿海高铁;湘桂高铁分为柳南客运专线和衡柳铁路两条),总里程3462.36公里,设车站130座,总投资额达3639.4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则呈现欧美设计、亚洲制造的总体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海工装备制造第二大国。
目前,西欧国家(法、英、荷、挪、瑞等)和美国位居世界海洋工程产业链最高端,以设计、研发和建造高端海工设备(主要是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见长,具备工程总包能力,垄断关键配套设备。新加坡和韩国在世界海洋工程产业链中的主要分工是制造、改装和修理中高端设备。
2013 年我国海工市场稳步增长,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金额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超过新加坡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中低端产品比重较高,主要从事钢结构部件的加工建造,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配套设备、水下设备制造领域基本空白。
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欧美再工业化加速全球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我国将成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数控机床、测控仪表和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明显。后金融危机时代,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实质是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主体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2013 年11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预言,中国或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目前,德国 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在布局中国市场。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