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极高的钢铁行业亦呈现新的发展特点,靠需求高速增长拉动的高增长、高盈利时代已经结束,进入以产能过剩、产量增长、需求减速、价低利微、出口拉动等为特征的发展格局,可以说钢铁行业也进入“新常态”,既是行业发展的困难期,也是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资深分析师李新宇对2014年钢铁行业作出盘点,分析如下:
产能快速扩张需向高质高效生产转变
近年来,受盲目过度投资、产能超前建设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成为钢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据估算,2013年全国钢铁产能累计约11.4亿吨。2014年,虽然我国粗钢产量增速明显下滑,供应增长正在逐步回调至与需求增长相适应的合理区间,但由于体量规模巨大,绝对产量仍居高位。据统计,2014年前11个月全国粗钢产量达7.49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粗钢产量或将超8亿吨。截至2014年11月末,全国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431万吨,较今年初增长217万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钢企库存总量均在1380-1800万吨之间的高位运行,钢厂去库存压力明显上升。
供应过剩使得生产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然而,一些工艺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差、没有销售毛利的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并不及时调整生产节奏,在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的市场环境下,进入越亏越产,越产越亏的怪圈,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和利润下滑。在这种特殊背景下,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一部分环保不达标、资金周转不畅、负债较高、亏损严重的中小钢铁企业面临淘汰或关停的命运。此外,单纯扩充高炉、增加生产线已经无法为企业带来长期发展,企业必须加大自身转型升级力度,加强技术革新,节约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从资源集约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过渡。
出口大幅攀升需向质量强国转变
2014年以来,外部市场相对转好,钢材内外价差扩大,我国钢材出口量持续飙升,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37.6%扩大到11月份的94.4%,11月单月出口量已近千万吨,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前11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增长46.8%,创下4年来的最高增速。然而,同期出口金额增速均普遍低于出口量增速,11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6.1%,平均出口单价也从1月份的829美元/吨下降至11月的684美元/吨,降幅达17.5%,比同期内贸钢价跌幅还高出5-6个百分点。在出口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金额的增长并未跟上。
长期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多以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出口对象国针对我国钢材设置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不利于钢材出口市场的持续发展。新形势下,我国钢材出口也应转变思路,逐步由纯价格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从出口数量大国向出口质量强国转变。尤其是在我国重点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倡议下,除了直接出口钢材外,还应大力发展国内高附加值的钢铁下游产业,增强机电、造船等产品国际竞争力,从单纯的价格竞争优势,转变为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更具附加值的产品体系、更优的产品品质来吸引国外客户的目光。
内需增速放缓需要抓住新的增长点
随着投资增速下滑,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增长规模明显收缩,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下降,钢铁行业的整体需求增速放缓至低速增长区间。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1.9%,较上年同期缩小7.6个百分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同期缩小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9.4%,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产出方面,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同期低了6个百分点;前11个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前10个月造船完工量累计同比下降了18.2%。
稳增长措施不断加码,钢材行业新增长点陆续涌现。国内方面,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密集批复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同时实施包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等措施的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21个铁路、机场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今明两年还将有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投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加之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等的实施,也都会给明年国内钢材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外需方面,如前文所述,钢铁行业正在积极寻找“走出去”的发展机会,以价格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力争在国际钢材市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也是未来钢铁需求的着力增长点。
盈利状况好转仍需留意财务状况
虽然钢材价格屡创新低,但受益于铁矿石、焦煤等主要钢铁炉料价格大幅下跌,使得2014年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盈利状况并未转坏,然而由于银行贷款门槛提高、市场竞争加大,资金、债务、运行成本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钢铁行业仍处于“微利”时代,效益分化明显。据中钢协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88家重点钢企盈利226.56亿元,累计盈利同比增61.3%,预计全年钢铁业利润总额将达到280亿元以上,创近三年来的新高。但平均销售利润率依旧较低,仅为 0.75%,远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平均5.5%的水平,仍有21家钢企亏损,亏损面为23.9%。
企业财务状况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据中钢协数据,截至2014年10月末,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7%,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运营成本偏高;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比分别增长19.4%和9.9%,企业债务问题仍然较多。钢铁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银行对于钢铁企业的金融政策也普遍偏紧。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仍需留意,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原材料供应充足,价格下行,为钢铁企业盈利提供空间,加快资金周转效率、扩宽融资渠道也应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铁矿石量增价跌需要加快改革进程
在全球铁矿石价格持续下滑、主要需求国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巨头仍在逆市维持高产战略,试图通过增产低价来达到进一步垄断主流铁矿石市场的目的也逐渐清晰。据统计,2014年三季度力拓、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分别为6045万吨和8573万吨,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且未来数年巨头产量仍将继续增长。据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数据显示,11月末以铁矿石为主的矿产品类价格指数为109.7,较年初下跌了26.6点。另据中钢协统计,目前的铁矿石进口平均到岸价格已降至70美元上下,较年初下降了月47%,且目前仍没有见底迹象。
在国际铁矿石的低价冲击下,国内市场铁矿石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部分矿山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然而国际铁矿石供应远超需求,我国作为主要消费国,应抓住此有利机遇获取铁矿石定价权。从保护国内基础资源产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增强我国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避免国内铁矿石行业的被动淘汰,需加速推进铁矿石行业税费改革,实现多项税费理顺合并,降低企业综合税负水平;清费立税,实现以税为主要调节手段的调解体系;将从量税逐步过渡到从价税,避免资源过度开采,符合我国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过渡的发展规划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