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部很火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冰箱状机器人塔斯能漫步太空、潜入深海,酷酷地帮主角拯救了世界,成为影片中人气最高的角色。如今,类似的全能机器人正向我们走来:电机生产线装配零件的机器人、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以及喷漆机械手……
在二产比重达62.7%的永康,曾几何时,不少传统产业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吃的是“人口红利”。如今,因结构性用工荒加剧,“机器换人”上升为当地工业突围之道。永康市政府更是加大砝码,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37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实施300个“机器换人”项目,激发企业创新制造方式。
“机器换人”浪潮带来技术红利
近日,记者在永康的超人集团看到一幕“冰火两重天”的奇特风景:一边是手工操作车间,300多名员工坐成多排,井然有序地进行手工贴片、插件、焊接,乍一看颇为壮观;而在与其仅一墙之隔的另一个车间,2名员工娴熟地操控着3排自动注塑机的按钮,一片片小家电“芯片”从机器里“吐”了出来。
“8名员工的效率抵得上300多名的熟练工人。”超人集团电子厂厂长王勇堂说,从最早的人工合模成型到注塑机油压合模成型,再演变成今天电脑控制成型,进步不仅反映在产品工艺质量、外观上,还有效率。
“没有脾气,效率高,速度快,合格率提高了。”公司总裁助理李棠做了个估算,自电子厂实施自动化贴片技术后,员工从100多人减少到不到10人,用地面积减少了十几倍。
偌大的车间里,身穿蓝色工人服的向翠娥站在车间一角,显得很轻松。她说,只要将机械手送出的塑料元件进行简单处理,就完成了整个注塑程序。“以前是一人一机,现在是一人管理三台设备。”
据介绍,接下来超人集团还要分步进行4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仅一条生产线的改造就需400万元。
除了超人集团,“机器换人”这一产业革命在永康其他企业同样引发了化学反应。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机器换人”,生产线用工人数从原来的 22人减为11人,人均产量由改造前的515只提升到1072只。众泰控股集团的车底焊接车间,17台自动焊接机器人让生产线员工从120人减至30人,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
据永康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市“机器换人”效果明显,企业平均产能增加27.04%、产品质量提升22.38%、资源消耗降低15.06%、原材料成本节约7.12%、厂房使用面积减少17.62%、人员减少19.92%。
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
自动滴漆,自动冷却、精车、压风叶,自动检测,表面防锈处理……这是浙江永康嘉禾公司生产车间一只转子的自动化之旅。而操作它的“主人”是一台身长不足1米、形似铁皮箱的机器。
别看这个铁皮“员工”有些笨重,干起活来却十分灵活。要是转子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偏差,它会短信通知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异常报警。
在多数人眼中,嘉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动工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2010年初开始,企业招工就不那么顺畅了。”公司总经理卢云峰说,“用工荒”逼着企业不得不用“机器”去换人。
于是,2012年该公司开始了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的尝试:从海外买进价格较低的人工设备,由公司技术攻关团队自主研发自动化系统、优化提升企业存量装备。
“以前每台机器都需人工控制,一台机器一天的加工能力只有600个转子芯轴。现在每个人可以同时控制4台机器,效率增加了4倍。”卢云峰说,眼下在嘉禾公司,老磨床配上机械手和上下料系统,就可变身为自动化智能装备,媲美售价约80万元的进口设备。有了定向自动上下料系统、在线压力跟踪监测系统、双浮动活动卡盘等,一条生产线代替几十名操作工人的场景随处可见。
自动化程度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嘉禾公司的市场定位开始转变:不再走低价竞争路线,而是瞄准欧美等高端市场,提高产品单价,以质取胜。
“‘机器换人’帮助企业完成了蜕变。”卢云峰感慨地说,这几年,嘉禾光设备引进和研发费用就用了1000多万元,但物有所值。
铺就产业转型升级路
“‘机器换人’就是用‘机器’替代人工。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的减少、能耗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效率提升和产值、产品质量的提高。”这种显而易见的“加减法”,永康当地的企业家们心知肚明。
“投入3000多万元实行技改,年产值增加了1亿多元。”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薪介绍,这是公司从老厂房搬入新厂房后的巨变,也是“机器换人”最直观的体现。他告诉记者,老厂房原有500名工人,月产铝锅30多万只。搬到技改后的新厂房,工人降到350名,月产量却提高到60万只铝锅,这是技改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胡勇薪带着记者来到压铸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成形的产品从输送带上取出,给汤、喷雾、切边等工序全部由机器来完成,车间里的工人从原来的50人减少到了25人。
当记者问及这些多余的劳动力怎么办时,胡勇薪笑了笑说:“压铸工难招,以前要招满50个人相当不容易,现在有了这些多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多开几条生产线,接更多订单。”
记者了解到,和中信厨具一样,几乎所有进行“机器换人”改造的企业都明显感觉到,更多的人力被释放出来,公司的效益不断提升。
这股“机器人风暴”让永康市政府和企业的思路一新。据介绍,永康积极从政府层面推进“机器换人”,明确对“机器换人”实施奖励,规定对进口高档设备奖励 10%,引进国产高档设备奖励6%,引进国产普通设备、配套公用设备及环保安全设备奖励4%。另外,接下来永康还将确定“机器换人”专项入围项目300个以上,预计工业投入累计达430多亿元,其中设备投入170亿元。
在奖励政策的引导下,永康企业“机器换人”积极性日渐高涨,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仅去年,永康“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就有211项,比2013年增了22项。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的生动实践。这也印证着,一场“机器换人”,以“机器红利”再造发展优势的变革在当地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