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铁西企业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方重工”)的主要领导忙着出差催货款和推动订货,其主要领导原来只亲自去谈超过亿元的订单,现在几千万的订单也去谈。
几乎同期,沈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该委工作人员最近处在工作“冲锋陷阵”的前沿,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局长李志英坦言,现在又没有周六周日了。
企业领导与官员的忙,交叉呈现了目前铁西在转型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北方重工作为铁西企业的代表之一,在转型升级10余年后,又面临市场萎缩、效益滑坡的挑战,这也是铁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境况。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东北地区密集调研,发现东北面临新的挑战,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旨在“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第二轮东北振兴由此拉开帷幕。
8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发[2014]28号《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下称“28号文”)。
在沈阳市上述官员看来,28号文比2003年的振兴东北政策更具体、更实际,“操作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强”。他们正忙着将28号文中的“35条意见”一一领会、落实。
9月13日,辽宁和60余家央企进行了对接,未来3年,央企在辽宁的投资将达万亿元。目前沈阳已与28户央企在30个项目中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可形成500亿元的投资规模。
目前,更多的振兴政策还在等待落地。而循着铁西既定的转型路径与28号文的政策支持,铁西要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将继续发力。
沈阳的公路边和地铁里,都打出了“东北再振兴,沈阳再先行”的标语。而“先行者”铁西作为东北工业的缩影,振兴的典型代表,这一次转型升级亦有全局和示范意义。
强弱变换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现在,铁西“曲线”前行,由强到弱,由弱到强。
在“一五”期间,沈阳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点,铁西是重中之重。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冯贵盛说,国家为进一步发挥铁西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借助全国之力,建设装备工业为重点的重工业区。铁西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形成了全国多个“第一工业”。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重”),由原沈阳重型机器厂在1996年改制而成,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创造了几十项国内“第一”,曾被称为新中国机械工业的“摇篮”,是铁西的代表企业之一。
刘晓东1985年进入沈重工作,是当时3万余名员工之一。他说当时企业市场意识不强,也不用跑市场,基本是等着政府派发订单,“钢铁企业都来求我们,赶紧给他们排计划,把他们的活给干了。”
但随着市场逐渐放开,刘晓东发现“不懂了”,“过去我们在办公室一坐,活就来了。后来不一样。”订单不够,沈重的年产值少至1亿元左右。工人月工资约300元,还不是月月发。
冯贵盛认为铁西的“没落”是从1993年开始的,大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铁西区一度成为"度假区"。当时全区职工大概是31万,下岗职工在14万至15万之间。”
“没活干,都这么呆着,冬天的时候特别冷”是刘晓东当时的感受。
转折在2002年6月出现。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成立铁西新区,并给予市级管理权限。一位曾担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官员(下称“原沈阳经开区官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这一权限解决了“权力”的问题,“有了这个权,所有规划、建设、环保、安全、消防,所有的审批在这一个区域当中办完。高效、集中、快捷。”
之后是“东搬西建”,老铁西区内有发展希望的200多家企业陆续搬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被重新规划。
上述原沈阳经开区官员说:“搬迁改造是一次重组、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过程。”
2003年10月,国家出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铁西转型提供了更多机遇。
2006年12月,沈重与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北方重工,在2009年完成搬迁。刘晓东透露,搬迁中,北方重工在更新设备等方面投入 20多亿元,有自筹资金,也有政府支持。通过土地置换,厂区面积扩大近一倍,达107万平方米。他现任北方重工党委宣传部部长。
顺应国务院2006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北方重工在合并重组后提出“重大装备、高端成套”战略,打破原有的各车间流水线工作模式,按产品划分成立了18家分公司,分别专注于一个产品。分公司间的业务往来实行市场化,谁价格低,谁干得好,给谁干。“员工积极性提高,分公司之间争着干。”刘晓东说。
2008年,北方重工成为铁西3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之一。
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两个月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出台,提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将东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继续受到重视。《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在2009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规划提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其中的重矿机械、工程机械以北方重工为依托。而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分别“主攻”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设备等。
铁西区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铁西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92亿元,是2002年的12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700元提高到2013年的28703元。材料中称,铁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原沈阳经开区官员对铁西转型十余年如此总结:“第一句话,一部分企业或者一部分产品,能够敢于和国际跨国公司比肩,比如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就是世界级产品;第二,重新找回国内的领军地位。”
待解难题
不菲成绩的背后,难掩增长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12.7%。但从去年起,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于后10名。
对照铁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也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
正如28号文所指,目前东北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凸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铁西的表现之一是国有成本仍占主要地位以及背后的矛盾。
在上述原沈阳经开区官员看来,国有资本成分在铁西一些国有企业中占比“还是很高”。诸如北方重工、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国有成分超过70%。”
冯贵盛说,国企有时候也想卖股份,实行混合所有制,但没人买,“这,不单是辽宁和铁西区的问题,是全国性问题。”在他看来,除了国企自己对话语权等的考虑外,买方会考虑进入国企后,负担有多重,有没有利益,产品是否有市场,衡量买股份是否值当。
刘晓东透露,北方重工前年开始尝试进行非公开发行,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
另据东北制药(000597,股吧)集团董事长魏海军透露,东北制药集团子公司东北制药在今年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8亿多元,此前历经3次努力没有成功。
此外,装备制造业利润较低,融资成本又很高,很多时候相当于为银行打工,银行甚至可能在企业研究项目期间,就先把贷款利息扣完,“银行不担这个风险,单靠企业来担,是个问题。”上述官员说,铁西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投入不是很大,和GE、西门子等公司相比,投入不够。
北方重工技术本部部长何恩光也表示,北方重工的研发投入不少,但受制于国有独资体制,在投入方面有制约,这对人才的去留也有影响。
北方重工在4年前设立专家制度,从企业科研队伍中选拔出“一二三四”级专家,一级待遇最高,其后递减,何恩光说,“今年我们想在四级专家基础上再设三四级,让顶级专家的收入高于行政领导的收入。”其中一级专家未来收入要高于分公司负责人,以及类似于他这样的部门领导。
何恩光说,这一制度对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核心技术骨干。”但近两年,有两位总设计师从北方重工离职,他们是研发队伍的“挑头人”。何恩光猜测“可能是他们觉得国有经济的体制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何恩光羡慕民企远大集团科技创业园的模式。成立于去年10月的远大科技创业园,实行“知识私有化、成果商品化、终生受益制、产权资本化”的全新机制,在科技成果转让后既可以获得一次性奖励,又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终生受益,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这种灵活、市场化的机制在国企行不通,“国企所有科技人员的发明创作都是职务成果,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归国家所有,他顶多在收入上再拿个奖金。”何恩光说。
此外,北方重工还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在铁西乃至东北地区都存在。
何恩光透露,北方重工的一部分自建房可能因审批不全等原因没有房产证,导致在企业改制时不能移交给社会,政府也不接手,目前“房子的维护、维修都得企业承担。另外,一些集体企业在国企改革时未被社会接收,现在效益不好,北方重工每年要拿出几千万来承担其员工的退休和医药费等问题。
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魏海军透露,东北制药集团也有一些历史“包袱”,最典型的是每年要负担7000多名退休职工的采暖费,至少三四千万元。
铁西元素
铁西近几年已在寻求转型升级,路径包括做大做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建筑业等产业发力。
以北方重工为例。在今年6月,北方重工的4台盾构机被发往澳大利亚悉尼,用于当地的地铁项目建设,这是“沈阳造”盾构机第一次进军发达国家。北方重工还新研发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设备,计划明年量产。此外,北方重工由单机制造商向工程服务商转变,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发展工程成套服务。
近年来铁西采取财政奖补资金、政府投入资本金等方式,鼓励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中剥离独立,目前全区已有11户重点企业分离成立了21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对这一转型,28号文直接给予了支持:支持沈阳铁西、长春净月开发区和哈尔滨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
沈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算是“老政策”,因在2010年8月,铁西区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老政策在这里提,意味着可能会在这个文件出台后,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所以这个事,铁西也非常重视。”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28号文中还有多条与铁西“相关性很大”的具体政策。“28号文给装备制造业发展,铁西发展创造了一个重大机遇。”
28号文中的“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是该负责人重点提及的,“写的是沈阳,(但)沈阳市政府已经明确就在铁西,把铁西作为核心区来推动。”
该负责人透露,沈阳市发改委目前正在抓紧和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尽可能把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的建设在中德两个政府层面赶紧推动起来。而诸如沈阳市外办、市外经贸局、市经信委,还有市规划局等,也纷纷按照自己的对接口,在“跑”国家部委。
他认为,对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不能简单地被看做针对铁西、沈阳或东北的政策,它是一个国家战略,让铁西“与巨人捆绑发展”,便于把铁西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作为企业一方,何恩光对28号文中的“研究将中关村(000931,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鼓励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探索试验。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很关注,已研究该示范区政策多日。
何恩光期待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能在国企落地,但他认为这需要沈阳市或铁西区出台一个实施办法给企业作指导,“有指导的话我们肯定事半功倍,现在没有指导性文件,企业可能也没法做,能不能做,怎么做,都不清楚。”
依据28号文,将在东北地区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这也是何恩光感兴趣之处。国内首台(套)设备有助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但因缺乏业绩,销路堪忧,而国家的补贴也几乎是杯水车薪,技改投入补贴上限为10%,研发投入补贴上限为15%,其余的费用均由企业自筹。何恩光透露,为保险起见,北方重工曾有三个首(台)套设备都是在已有买主订货的前提下再进行研发。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一政策虽未突出铁西,但铁西具备研发首(台)套的优势条件。
巧合的是,据上述原沈阳经开区官员透露,在其7月参加的由工信部组织召开的“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工作会议”上,国家拟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国产化”推行保险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卖方(制造企业)为买方(用户)上保险,卖方交保险公司合同金额的3%作为保险费用,通过规定的程序后,国家财政向卖方返回80%的保险费”。
对于一直“缺钱”的铁西国企来说,利好消息在于28号文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上述负责人认为诸如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等既是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对外出口也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解决它们的出口,也可以承担大工程的资金问题。目前铁西区也在推动这个工作,这些企业也在积极地跟国家对接。”
等待落地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沉疴”,28号文继续提出了简政放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深化国企改革等举措。铁西已提前行动。
据上述沈阳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在28号文出台前,辽宁省已把铁西和鞍山作为简化投资方式的试点地区。
另在8月初,沈阳市已明确对铁西的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沈阳鼓风机集团和东北制药集团4户重点工业企业“先行先试”。上述负责人透露,沈阳市长办公室会议在9月下旬研究通过了相关改革方案。
按照沈阳市国资委主任刘彦学的说法,国企改革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并通过上述四家企业的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市国企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落实28号文的部分行动也已开展,比如央企与地方合作。9月13日,辽宁和60余家央企进行了对接,未来3年,央企在辽宁的投资将达万亿元。上述负责人透露,沈阳市围绕工业、能源电力、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与28户央企就62个项目进行对接,其中30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可形成500亿元的投资规模。
目前,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中,其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园区”。
铁西区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装备制造业依然是铁西的发力重点,力争到2020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此外,铁西还将建成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和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其中“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铁西提出,其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之一是“预计到2020年,铁西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0亿元”。
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沈阳和铁西官员尚无法给出答案。
而在与在与2003年的振兴东北政策相比时,上述沈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操作性、针对性、有效性,确实更强,发展力度之大、给予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比前一轮有很大的增进。”
该负责人说,相比上一轮政策,很多项目的提法都很具体,比如沈阳元素出现多少,大连、哈尔滨出现多少,都可以数出来。冯贵盛亦认为,28号文紧密结合东北实际,政策措施内容"实",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上述负责人透露,28号文做得这么具体,和创作起草团队做了大量周密调研有关,“国家派了若干调研组到东北,到沈阳了解情况,了解了各地市,包括企业、干部群众的愿望想法,所以28号文既有顶层设计,也非常接地气。”
该负责人称,他们一直在等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赶紧出台,以明确每一条意见由谁牵头,目前他们“画了一个路线图”,但是否正确,还有待上述部门出台具体措施来验证。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7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12月6日,微茗智能成功举办了以“无 限微来,智领前行”为主题的开放日暨乔迁庆典活动。本次活动全方位呈现了微茗智能深厚的创新实力。
作者:张欣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