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在经济下行、内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有助于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动能转换,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着力解决“脱实向虚”问题
发展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决不是再去搞低端制造业,而是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促进“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高端制造”。
“脱实向虚”,是当下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近两年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实体企业的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成本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我国制造业处于结构转换阵痛期,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尽管实体经济整体上困难重重,但是符合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领域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资金投入的热点。因此,杨元庆提出,要解决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既要降成本,减负担,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抑制资产泡沫和虚拟经济过热,也要坚持供给侧改革,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增长新动能,逐步改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悬殊的投资回报率差距。
杨元庆建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在科技创新计划中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凡是市场导向明确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都应以企业为主,更多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杨元庆还建议,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金融服务,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杨元庆强调,要大力发展依托大企业的产业链金融;建立基于制造业核心企业数据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与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简化审批程序。
杨元庆强调,还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蓝海”,企业“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然而,跨境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一直是阻碍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坎。应鼓励商业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紧密合作,以定向宽松、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一带一路”等项目投资,建立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对重点行业和实体企业跨国并购的用汇提供便利,优先放行,支持我国企业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世界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
自主创新促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创新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对于振兴实体经济,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在小组会议后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要从“外”
与“内”两方面下功夫,“政府要制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如降低企业成本,而实体企业则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庄聪生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其作为支撑,经济活动就像“在沙滩上建高楼”。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所以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近年来实体经济每况愈下的原因,庄聪生向记者分析称,主要源于目前各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提高,严重挤压实体企业利润空间。例如,物流成本、土地成本、融资带来的财务成本等。尽管当前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诸如服务双创型企业的新三板市场已吸纳逾万家企业,但庄聪生认为,面对当前8000多万市场主体而言,比重微乎其微。“许多初创期小微企业没有抵押品,不能从正规商业银行贷款,只能去民间借贷,利息却要高得多。”
此外,他认为,当前企业税费负担比较重,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尽管当前政府也在加大清费降税动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企业反映,负担仍较重。对此,庄聪生建议,振兴实体经济要综合施策,其根本在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并且淡化尤其是小微企业税源色彩,不把他们作为税收主要来源,要“放水养鱼”,需要更多扶持,更多政策倾斜。
对于实体企业自身,庄聪生指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重点即引导企业创新,通过产品升级,来引导消费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资深注册会计师、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也表示,实体企业要通过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创新驱动来增强竞争力。
“实招”促提质增效
在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看来,当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可以概括为创新不足、成本上升和资本冲击实业三个方面。因此,要真正实现振兴实体经济这一目标,国家还需要出“实招”,在创新扶持、降低企业成本、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台政策,实实在在地推动实体企业健康发展。
潘刚表示,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长久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期待政府能够从顶层制度设计、产业政策引导、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实招”,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战略支持体系。
在创新方面,潘刚建议,要“双管齐下”,一方面由政府主导,联合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共同设立一些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积极性。
对于成本问题,潘刚则认为政府应当“两法并用”,在继续做“减法”的同时大力做“加法”。做“减法”就是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继续加大对各种违规收费查处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而对于“加法”,潘刚则解释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这样也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
面对资本市场上的“恶意收购”,潘刚建议要“多措并举”,一是要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二是要明确对资本市场并购事件的监管原则,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监管框架,强化功能监管,强化风险识别和预警,同时加强监管联动,加大对资本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振兴实体经济,政府只有出台一系列政策,才能实现1+1大于2的合力。”潘刚委员认为,“挺过阵痛,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够推动中国实体经济整体性的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两会期间小组讨论时也表示,将进一步降税、降费来提振实体经济,并推进结构性降税,给企业减轻税务负担。据悉,财政部和发改委还在考虑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各种收费。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