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扎实有效去产能,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清洁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弃风弃光”顽疾
一边是大量散煤取暖、雾霾严重;一边是“弃风弃光”普遍、大量清洁能源浪费。此次两会期间,华北、西北的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在雾霾横行的今天,要打通清洁能源使用环节“中梗阻”,降低使用成本,让群众用得起、多使用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此次为两会带来了5项提案,为清洁能源企业寻求更多政策支持。其中在《关于鼓励清洁能源生产消费,促进雾霾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建议》的提案中,他详细梳理了雾霾对群众健康及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并将矛头直指雾霾元凶之一的燃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雾霾的主要成因”。
他表示,从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看,火电装机占比67.9%,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等)综合占比只有32.1%。虽然国家正在进一步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大力推进煤炭去产能,“但煤炭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李河君认为,只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才是解决雾霾难题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表示,我国北部、西部地区风电、光电资源丰富,近年来发展了大量风电、光电产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弃风弃光”现象普遍。河北省张北县已投运的风电企业,平均限电率达30%以上。
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我国弃风总量高达497亿千瓦时,是2014年的4倍!其中甘肃、新疆、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5个省较为严重,3年弃风量就接近8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天津市2015年全年的用电量。 今年2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7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的通知》,提出将2016年“弃风”比较严重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含兵团)6省(区)列为风电开发建设红色预警区域,这意味着上述地区今年将暂缓核准新的风电项目,电网企业也不再办理新的接网手续。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刘振亚3月5日在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中表示,电价是评价能源经济性最硬的指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清洁能源的经济性会全面超越化石能源。”
杨玉成也表示,“弃风弃光”的原因,一是电网建设滞后,风电、光电装机规模发展迅速,但电网接入能力接近饱和。二是风电、光电输出通道建设滞后,并网受限。三是成本过高,群众用不起,比如河北风电上网价为每度0.5元,而火电只有0.3元。
“弃电”背后矛盾交织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也曾指出,中国资源集中的地方基本都远离负荷中心,当地市场难以消纳大量的电力资源,因而对跨区域输电、远距离输电等电网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矛盾的是,在大范围支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对配套的电网建设支持却较少。“弃风弃光,暴露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以甘肃为例,甘肃省风光电90%以上在河西走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远离负荷中心1000公里以外的电网末端而难以送出,因此风光电“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另一个掣肘的因素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最为集中的内蒙古、甘肃、河北、新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恰好也是热电联产火电机组比重最大的地区。冬季,出于供热需要,热电联产火电发电负荷难以降低。热电联产火电机组占用了发电容量空间,清洁能源消纳市场空间和调峰容量不足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但最令人头疼的是,“弃风弃光”背后的利益纠葛和羁绊。魏一鸣透露,风电、光电等企业大多属于央企或社会资本,其利润不归当地政府所有且有较多税收优惠,而发展火电会为地方带来明显的就业和经济效益。这便导致了“以风补火”、“弃风限电”等现象。西北某新能源大省,其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950万千瓦,但全省电网最大负荷仅1300万千瓦。电力需求疲软的背景下,2016年8月,该省主管部门出台文件,强行压缩了三分之二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力保火电,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如何破困境
李河君也表示,虽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但目前电力消纳以省内消纳为主,只有省内电力不足时,才考虑调用外省电力,加上行业保护主义,西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的电力无法合理消纳;此外,分布式光伏融资难、并网难、补贴不及时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削弱了企业和用户的投资积极性。
针对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鼓励清洁能源生产”、“鼓励清洁能源消费”三大建议。
而杨玉成的建议是,应用足用好风光资源,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群众使用新能源成本,从源头上“卡住”大气污染。短期内,应从风光电资源丰富地区做起,鼓励就地、就近以电供热,并开展村镇试点工作。同时,加快电网配套及输电线路建设,逐步实现中远途以电供热。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县长杨东介绍说,目前甘肃省惟一一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建设,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运,但远不能满足新能源电力外送需求。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协调布局建设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新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预留更大的外送消纳空间。
刘振亚表示,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弃风弃光”顽疾,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等近年来突出的现象,把国家电网建设也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或许可以破解这一问题。据悉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后,全球就变成一个亮亮堂堂的地球村,将解决人类能源供应的永续安全问题。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认为,在整个系统的调度上,要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技术上并非做不到。一种做法是当风电、太阳能等发电的时候,压煤电的负荷就可以了,“把现有能源结构里燃煤机组压缩10%,解决西北五省区弃风就没有问题。”
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燃煤机组国家给予的是标杆电价。标杆电价是按照电煤价格确定,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发电小时数,企业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在蒋莉萍看来“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即便是现在能够把电网建起来,弃风弃光等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因为你送来的电我不愿意要。”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可再生能源弃电困境根本上还在于机制改革。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