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夜,北京,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奇在房间里焦灼地等待——一个投入上千万、准备了近3年的盘件项目投标即将揭晓。近10点,消息传来,开标结果与他预期的相差甚远!
“说不沮丧当然是假的!”严奇坦率地说:投标单位中只有航亚一家是民企,其他都是从事盘件制造几十年的国企。“我们既有技不如人之处,也有投标缺乏经验的地方,但不会抱怨,也绝不会放弃!”
也许是创业以来历经风浪,面对这次项目投标失利,严奇道来,依然一副云淡风轻的气度。这气度从何而来?话题自然要从他的创业开始。
直接进入“精锻叶片”高段位市场
2014年,严奇从国企的CEO转身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一切皆缘于他有一个梦想:做一个真正自己掌控、具有专业化水准、可持续发展的高精尖企业。材料工程师出身的他,在叶片制造领域磨砺30多年,注定要与中国的航空事业紧紧相连。“航亚科技选择的,也是整个航空工业体系中最富有挑战、难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发动机叶片制造,以及整体叶盘等专业加工技术。”严奇说。
据介绍,国际上自第三代发动机始,压气机叶片已经全部使用精锻技术生产,但在国内,叶片精锻制造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航亚科技从创业第一天开始,目光就瞄准了精锻叶片。为此,航亚掷重金聘请了原以色列BTI公司的总裁埃蒙斯领衔的团队为顾问,起步阶段就直接迈入了国际市场,与国际一流供应商过招。
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一个核心零部件的失效,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整个发动机乃至整架飞机!因此,做航空产品来不得半点马虎。严奇回忆说,四年前,航亚有一批叶片订单,因为一个管控流程出现差错,尽管不影响产品实物质量,但他依然决定,全部报废处理。而这样一来,不仅延误交货期,还要多付出上百万的成本。“没有办法!航亚要走的是一条高端制造之路,唯有注重状态管理、过程控制,才能有合格的产品,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在对高质量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引进科学的管控流程,航亚的叶片合格率也一步步攀升,从开始的30%、50%,一步步达到80%、90%,直至目前的99%,“高品质产品是我们对客户选择和信任的回报。”
2016年1月,航亚参与了国际新一代Leap发动机低压压气机叶片的研制生产,这是由美国GE和法国赛峰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新一代产品。当年8月,航亚便完成了5级叶片研制首件包交付并迅速进入批产。“2020年以后,Leap发动机每年的产量将达到2400个,而这里面的低压压气机叶片,航亚的产品将占其中的30%左右。”严奇告诉记者。
此外,航亚还承担了多个重点科研型号发动机的压气机叶片及整体叶盘的科研和生产;并以精锻技术参与了国产CJ1000、CJ2000压气机叶片的研制。2016年12月,航亚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精锻叶片及整体叶盘”产业化项目,荣获全国首届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产业化类金奖。
目前,航亚已成为中国航发集团、美国GE航空、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国内外主流航空发动机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2016年底,完成股改的航亚科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2018年,与法国赛峰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升级,航亚科技成为赛峰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压气机叶片战略供应商。
2018年,航亚出产航空发动机叶片40万件,6年来首次实现了盈利。
以勇气和胆略扩张“关重件”
三年前,当航亚决定做发动机盘件加工,这个航空发动机中可靠性要求最高、最重要的关键零部件时,很多人都感到十分惊讶,民企靠谱吗?“其实我是做了认真调研的,”严奇解释说,作为转动件的涡轮盘、压气机盘件的产品质量要求确实很高、产品风险也确实很大,但盘件的加工技术并不比叶片、整体叶盘更复杂,只是盘件加工的过程管控更加严苛。
记者跟随严奇来到航亚新建的精密加工制造车间,一个刚刚加工完的涡轮盘件正放置在物流周转台上,散发着夺目的金属光泽。严奇告诉记者:“涡轮盘件不仅尺寸精度要求高,整个加工过程控制要求也很高,只要有轻微的表面缺陷存在,产品也就宣告报废了。”
只怕没想到,不怕做不到。为了决策盘件项目,严奇飞行了十几万公里,寻访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专程跑了多家客户,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技术要求;购买先进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筹划盘件加工的集成创新。虽然5月的北京招标结果不利,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上马盘件加工项目的决心。“目前,一条盘件加工生产线即将就位。国内、外的客户也在密切关注着航亚的新投资项目建设,前期产品的工艺研制工作也已经展开。”
创业6年,如今的严奇在观念上也开始发生变化。当初他只是想在一、两个自己熟悉有把握的产品领域拔得头筹,但随着航亚的不断发展,实际已经开始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4个关重件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压气机叶片外,还有整体叶盘,盘件加工以及机匣加工。“坦白说这四个关重件,一般的民营企业根本不敢涉足。我们依赖国家“两机专项”战略的推动,还有全社会包括国企改革、航空零部件产业链的培育建设,才使得航亚有机会、有信心、也有能力可以做到更好。”
共创平台让每个员工都成就梦想
做为企业家,严奇曾以国企老总的身份上过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一季,而在《大国重器》第二季里,他又以民企身份,再次进入央视视野。坐在记者面前的严奇,与6年前那个初创业者相比,也更加沉稳、自信。“中国的民营经济活力之强,我如今深有体会,虽然压力巨大,疲惫不堪,但心灵自由,精神饱满,感觉未来的路越走越宽。”他颇有感慨。
就拿企业创新来说,过去总觉得技术来源都是学国外的,国内短时期难以自主形成。但在民企这几年,企业的创新氛围和自主性尤其令人振奋。严奇向记者描述说:比如航亚在做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时,在表面处理的喷丸技术的工艺上,一度遇到了难题。航亚的年轻技术团队初生牛犊,决定尝试突破,与第三方技术团队联手攻关,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打破技术瓶颈,达到国际先进的工艺水平。“这个创新的成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严奇说,过去总想着“拿来主义”,向国外要技术、学技术,人家怎么会轻易就把核心技术交给你呢?因此中国企业还是要有信心,只要敢于尝试、敢于投入,不怕失败,就一定会有收获。
就在5月18日,航亚公司第二届科技大会隆重召开。会上表彰了科研创新成果,并对下一阶段的新产品研制、技术改进、系统攻关等27个项目给予立项、责任签约。为了吸引人才,鼓励创新,航亚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内部科研项目的竞标,对取得科技成果的团队给予重奖。记者了解到,航亚这几年每年的科技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率普遍超过10%,严奇表示,将来还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公司中长期的研发费用占比将不低于6%。
“创业就必然会有苦辣辛酸,时至今日,我依然如履薄冰,”严奇说,航亚凭借市场经济的活水,通过股改和融资使得生存暂时无虞,接下来,需要一步步走得更踏实,行稳方能致远。“企业只是个平台,它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的航空梦想也正在变成员工们共同的梦想。”严奇说:中国的航空产业需要二、三代人踏踏实实去干,才有可能赶超国外。“而我们都是时代的承担和创造者,都在说永葆初心,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抱着一个工程师的心态,做好自己的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