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认为,制造就是生产加工。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也就是说,制造=生产+服务。
从微笑曲线来看,服务处于价值的高端,而生产加工环节却处于低端。生产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整体价值的三分之一,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约占三分之二。从过程来分析,生产过程的时间为十分之一,而服务过程的时间为十分之九。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共生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制造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供”生产+服务”的完整组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和价值增值。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随着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制造业的价值分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产品开发、改进、销售、维护、回收等服务性活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制造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70%。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56%的企业从事服务业。在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
美国通用电气”技术+管理+服务”模式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企业总产值的2/3以上,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则已完全转型为全球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服务型制造能力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及利润主要来源,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将业务重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移,全球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即以生产过程为主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趋势。
产品复杂程度提高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和技术升级加快,用户越发难以掌握产品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发强烈,这就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大范围”产品+服务”的组合。
制造服务化就是在实物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附加服务,通过延伸服务体系创新增值服务方式。鉴于客户对增值服务需求的增加,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加快服务化发展。
例如,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提供故障诊断、远程维修等服务,或者提供总集成和总承包等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渗透,拓展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空间。无论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日本机器人战略,都强调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构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紧密联系的物理信息系统,实现制造产业价值链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提升制造业的体系性服务能力。
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工作状况,即时预警出现的故障并提供快捷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改进产品参数,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产品维护和更新的建议。
信息技术提升了创新设计效率和制造效能,通过建立分散的消费者与制造企业紧密的联系,生产企业在获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后,依托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开发系统和高度柔性化的生产线,能够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绝非以放弃制造业为目的的”去制造化”。服务型制造本质上是通过服务使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其发展基础还是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制造业的高度发达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化需求,反之,没有了先进的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服务型制造最为发达的美国,一方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当前服务型制造模式有以下六种常见的形态:
1、设计引领。
研发设计是制造业技术含量最高、进入门槛最高的环节,是掌控产业价值链的关键。以往制造业设计的重点是产品,人机工程、系统仿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创新设计向构建贯穿全价值链的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制造企业通过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服务等领域的研发、设计,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甚至一些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企业完全聚焦于开发设计和知识产权授权。
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英国ARM公司完全不涉及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销售,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该公司的架构,至今已售出超过200亿个ARM架构的芯片。
2、定制化服务。
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制造业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客户体验、在线设计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和处理客户需求,在生产制造柔性化改造基础上,对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模块化部件做动态的个性化重组,实现产需互动的高度协同。
美国服装企业Knot Standard根据顾客上传的衣橱中已有服装款式和尺码或者完全由顾客自行设计的数字样板来为顾客缝制合身衣裤。
3、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供应企业开展外包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采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做好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保障原辅料和产品销售库存稳定有序。
这种模式改变了市场竞争形式,使得产业链价值凸显,带来传统的企业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
中国香港利丰集团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突出产品时效性,降低采购、运输、库存等成本。
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造业强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从产品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
通过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在线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售后保障服务。
一些特种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不直接出售产品而采用按使用流量、时间计费的模式。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展多元化服务,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能源金融服务,业务范围贯穿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保险信贷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5、系统解决方案。
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客户提供从需求诊断、开发设计、设备集成、工程建设、检验检测、专业维修等全价值链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例如IBM依托其在大型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为银行业、通信业、教育行业、电子行业、能源和公共事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全套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6、信息增值服务。
制造业企业借助软件和网络技术延展产品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数字内容增值,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集成和协同运营。
在生产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设备状态监测、产品质量监测、在线技术支持、生产运行分析等服务;在消费领域,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基于硬件产品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例如,美国苹果公司依托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建立在线软件应用、歌曲、视频商店,开发基于地图、语音、支付的各种增值服务,苹果智能手表能够监测穿戴者的运动、健康信息,提出个性化建议。
在当前工业4 . 0的制造业形势下,服务经济因为其自身特点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显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为制造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利润收入,很多大型制造企业中,服务经济环节已经成为了收入的中流砥柱。
尤其在面临经济危机等一些经济不稳定因素的时候,服务在制造业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因此可以看出,如今的服务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面对这种新趋势,一旦失去就意味着落后,全球的企业都必须以拥抱的姿态面对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崛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