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宏志先生
生而逢时 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GROB走进了中国,向中国市场售出了第一台机床,时隔20年,2003年在北京成立了销售公司,作为GROB在中国的第一位员工,任总至今谈起创业之初的经历,仍感慨万千,“当时我面临的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一是如何能够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因为绝大多数企业不知道GROB是谁;二是要与德国总部进行内部沟通,让他们快速了解中国市场。”任总把GROB在中国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2010年之前都是GROB的市场铺垫时期,最艰苦的阶段是2005~2008年,“因为正值金融危机,2008年全年,我们只卖出去了一条生产线,而且是GROB全球唯一的一条生产线订单,就是给长城汽车定制的缸盖生产线。那一年让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过也让我们获得了叩开国产汽车品牌大门的最佳机会。”任总把与长城的这次合作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成功进入了长城汽车之后,2009年任总又一举拿下了吉利的生产线订单。现在,长城和吉利都是GROB的大客户了,长城所有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线几乎都是GROB的,吉利也连年签下上亿欧元的大单。“我们现在在中国汽车市场有数以百计的生产线,基本上客户只要一日使用GROB的产品,便会终身成为GROB的忠实客户。”任总自豪地说道。现在,除了大众、通用、宝马、奔驰这类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国汽车企业的领军品牌如长城、吉利、奇瑞、众泰、福田、长安福特、长安汽车和广汽菲亚特等也都一一被GROB俘获,“GROB用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比如我们连续五年成为上汽通用的最佳供应商。” 现在,在中国汽车动力总成制造领域,只要提到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单元或是全自动化的装配生产线,首先想到的一定是GROB。
2016年,GROB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突破了4亿欧元,超过GROB全球销售额的40%。“2003年我们成立北京销售公司的时候,中国的汽车销量还不足400万辆,发展至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800万辆。GROB是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GROB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动力总成制造业成长的历史。我们每年从中国市场拿到的订单平均超过GROB全球的40%,而且十几年来一直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有GROB的一份力量,GROB的发展也应该感谢中国市场,否则也不会有GROB大连工厂。”作为GROB中国公司的创建者,任总不仅是GROB成长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这种感情历久弥新。
多元化发展 占领机床业高地
GROB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从最开始的BZ系列到后来的G系列,从单主轴到双主轴,从机加工设备到装配设备,GROB几乎把德国总部所有的产品全部拿到中国本土来销售,而且都找到了市场份额。GROB之前在中国的十几年发展几乎都是跟随汽车产业的脚步,但随着中国乘用车的销量突破2800万大关,机床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状态下,GROB的原有发展路线可持续吗?GROB的发展空间在哪里?这是作为GROB中国掌舵手的任总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虽然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但是就汽车来讲,我认为2000万量是一个瓶颈,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在一定时期内汽车需求是饱和的。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将是更新换代,对于GROB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怎么样去调整现有的产品线。”任总明确指出。“严格来讲,GROB的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这也是我们整个集团的管理层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现有的产品对于壳体类零件加工非常适用,但其他就不太适合,不足以支撑GROB未来长久的发展。”
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对新的发动机制造当然会有一定的需求,但任总表示,这些项目对于GROB来说,完全满足不了需求,“还有就是更新换代,未来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作的重点将放在技术改造上,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更新、提升。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开发新产品,开发一些通用的设备,能够适合其他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的加工使用,能够加工通用件、结构件、底盘零部件的一些设备。”比如GROB的GA系列中的GA350、GA550,就可以完全满足结构件的生产。GA350和GA550是GROB集团专门为亚洲及中国市场特别研发的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GA系列在推出市场不久便突破了200台的销量,但任总并不满足于此,“五轴机床虽然是万能机床,但是对于某些结构件的生产并不太适用,所以我们会研发一款新的机床,不需要五个轴,可能是三轴或四轴,它的专业性相对于GROB之前的设备会小一些,但通用性大大提升。”从对传统产品线的扩充方面来看,GROB的发展路线可见一斑。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行的今天,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于正在寻求多元化发展的GROB来说,当然不会错失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把智能制造简单地理解为自动化加工,也不能单纯地认为'工业4.0'就是指MES、机床监控、远程诊断等等。我理解'工业4.0'指的应该是大数据加工时代,它整合的应该不仅仅是我们设备制造商的资源,而是要整合社会化的信息资源和产品资源,形成一种庞大的社会产业链,这才是第四代工业革命的目标。”
面向智能制造,GROB把落脚点放在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任总特别强调,“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要定期对机床进行整体的考察,然后评估,比如加工件更换,我们的机床能够加工到什么程度,完成到什么程度,这都是GROB下一步的课题。”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企业如何管理现在市场正在使用的设备,让它能够保留原有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与客户一起去商定产品的使用周期、使用寿命,将设备的价值最大化,甚至还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在其他零部件供应商那里继续发挥余热。
整合优化 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
2003 年GROB北京公司成立时只有3名员工,后来随着2005年GROB上海分公司成立,以及2012年GROB全球第四座工厂在大连投产,目前,GROB在中国共有近600名员工。看着今天的成就,任总并没有忘记当初创业的艰辛,他感慨地说道:“当初成立之时,我们在中国只有两条大众的生产线,绝大多数公司都不认识GROB。所以让客户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到认识,从认识到接受,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但市场是持续变化的,每个阶段都会赋予企业不同的发展课题,对于任总来说也是如此。“2017年我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整合GROB在中国的资源,我们要变成GROB中国公司,保留北京和上海的职能,财务管理系统上整合为一家。这个过程的难点就是对大连工厂的重整和建设。”对于2016年刚刚接手GROB大连工厂的任总来说,“之前大连工厂的发展速度太快,导致其无法在市场的震荡期中,快速释放压力。”上任之后,任总迅速对企业成本以及工作效率进行了全面调整,“在接下来的两年,我的侧重点仍会在人员调整上。财务浪费严重、人浮于事以及由于流程繁琐而导致工作效率过低的症结都将得到根治。”2017年,任总对于GROB大连工厂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必须拓展新客户,必须提高对市场的认知度。
在采购饱和、需求升级、政策导向的行业大背景下,机床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是否能突出重围,就要看企业是否能够把握市场需求、并顺应需求和变化做出迅速调整。尤其是对于像GROB这种行业领军企业来说,他们肩负的不只是企业责任,更多的还有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作为领军企业的带头人,在考虑如何为员工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如何为行业提振信心。行者无疆,对于任总来说,未来任重而道远,但只要目标明确,并信心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就一定能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与GROB共享成功。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8
2024-11-19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19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