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加工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多面加工能力,持续推动汽车制造业朝着轻量化、复杂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史胜祥 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技术发展部发动机工艺技术室主任
三大技术提升关键点
在商用车发动机行业中,四轴加工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五轴加工则在5C件(具体包括缸体、缸盖、曲轴、连杆和凸轮轴)的精密加工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五轴加工的应用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采用A、B轴加工缸体缸盖以及曲轴上一些带角度的斜孔、斜面等,或者直接用于均衡节拍增加加工范围和工序内容;二是采用B轴,以及加工中心主轴带U轴进行缸体止口、缸盖阀座锥面等关键特性的车削加工;三是采用B轴和立卧主轴,实现主轴的立卧转换,自由加工。
例如,对于曲轴斜油孔的加工,利用五轴加工中心加工,夹具比较简单,可以快速实现角度斜孔加工,一机多用,均衡了整线节拍。缸体试制过程中,通过立卧五轴加工中心,一次定位,同时完成缸体主轴孔和缸孔的精加工,保证了发动机关键尺寸的加工精度和相互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五轴加工技术在商用车发动机行业应用愈加成熟,但在技术提升上,个人有几点建议:其一是应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五轴加工中心的刚性和加工精度,结合自动测量、实时反馈刀具自动调整补偿,以支撑发动机关键尺寸提升到IT5级公差要求;其二是在自适应加工和预防预见性维护等方面深化五轴加工中心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的应用;其三是推进国产数控系统开发与零部件国产化,进一步解决五轴加工中心成本高昂的问题,有效提升其综合性价比。
制造技术与数智化应用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工中心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加工过程更加稳定可靠。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通过主轴功率、电流的实时监控,发现毛坯、刀具异常进行自适应控制,及时调整切削参数,可以达到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主轴振动、伺服轴等机床状态的实时监控,真正实现设备预防性维护的自主决策,稳定保持高加工精度和设备可动率。此外,通过刀具和工件的RFID射频技术,能够自动调用程序并自动识别刀补信息,实现刀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加工信息的实时传输,辅以自动测量补偿技术,实现加工与测量的全闭环生产,满足产品更高精度和更可靠性的要求。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一汽解放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一汽解放及下属分子公司, 早在2015年起就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先后建成了惠山重型柴油机智能工厂、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等一批智能工厂,为一汽解放商用车领域持续领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融合了自动化、柔性化与数智化技术,构建了订单、产品以及制造数据全链路贯通体系,打造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的新模式,实现了制造技术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达成效率、效益和成本最优。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年初,我国实施“两新”“两重”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这对于生产制造厂商和装备使用企业都十分利好。行业人士都了解,目前汽车行业本身“内卷式竞争”非常激烈,加上新能源行业的冲击,传统能源行业的投资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谨慎的,更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产品升级和填平补齐改造,全新投资项目相对少一些,且对设备柔性化要求会更高。
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大柴工厂正在建设全新5、6、7L中型换代发动机柔性生产线;锡柴工厂也正在更新试制用五轴立卧加工中心,以更好地保证试制质量。同时,我们的新能源转型也在同步开展,如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驱箱以及电驱桥等业务,还有氢气发动机生产线建设等,都在按规划快速推进。
展望未来,五轴加工技术已成为汽车高端制造的“刚需”,尤其在新能源与轻量化趋势下,其价值进一步凸显。未来,随着国产技术突破与智能化升级,五轴机床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汽车产业链,推动行业向高效、精密且可持续方向发展。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