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浪潮下,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的加速落地,产业链持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工业母机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方向突破,行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
为了加速行业技术创新,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德国弗戈传播集团共同发起、华机展支持的"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评选活动圆满收官。
该奖项聚焦机床工具行业,旨在表彰科技创新标杆企业,激发行业创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该活动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颁奖典礼现场
本届评选吸引了国内外机床工具全产业链企业踊跃参与,最终110余家优秀企业脱颖而出,覆盖机床主机、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刀具、检测设备、工业油品、激光加工及自动化集成等核心领域,全面展现了机床工具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方面的最新成果。
其中,主机厂商表现亮眼,近30家主机厂获奖,占比达26%;59家企业分别获得创新产品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0家、二等奖19家、三等奖30家);20家企业获得创新卓越奖与创新优秀奖(卓越奖8家、优秀奖12家);另外35家企业荣膺创新产品优秀奖。
Part.2、从实地调研到权威评审全面激发机床工具行业创新活力
整个"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评选活动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于2024年9月初启动,2025年3月3日在上海国际机床展期间举办2025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颁奖典礼,并圆满落幕。
活动全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开展企业实地调研走访,中期组织企业申报,后期进行专家评审。
在评选筹备阶段,现代制造杂志社联合行业权威专家组成专项调研团,先后赴山东、华南以及苏浙等制造业核心区域,对20余家参评企业开展深度走访。调研团队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轨迹、技术研发重点和产业布局战略;实地考察申报产品的创新亮点、工艺突破以及市场应用成效;参观企业的研发中心、智能产线与检测实验室,切身感受到了这些机床工具企业的创新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研不仅为奖项评审提供了重要依据,还见证了中国机床工具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蓬勃活力。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具备三大核心特质:其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擎;其二,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线;其三,将研发投入作为战略重心。
正是这种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极致把控,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细分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并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创新领航奖专家评审会现场
"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评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审机制。现代制造杂志社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材料初审、技术复审和综合评议等环节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获奖企业。本次活动成功发掘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企业,为行业树立了创新标杆。
同时,该评选活动凭借严谨的评审流程和专家团队的专业把关,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未来该活动将每年定期举办,持续推动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创新发展。
Part. 3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发展加速全球价值链攀升
从本次评选活动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正以创新为引擎,在国际化竞争中实现快速赶超。以调研的机床企业为例,当前我国机床行业已形成"创新引领-国际拓展-人才支撑"的良性发展闭环,正稳步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一发展路径既体现了企业的战略定力,也彰显了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乎制造业升级进程,而国家政策的精准支持则为行业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相继出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并部署开展产需对接活动,旨在加快工业母机产业链融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正逐步建立完善的产需对接机制,推动供需双方在技术攻关、应用迭代、市场拓展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正在重塑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生态。2024年底,浙东、宝汉天、沈大三大工业母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着我国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加速形成。这些集群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区域产业协同能力,还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注入了新动能。
“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国内外优秀机床企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机床工具行业科技实力进步的最佳诠释。我们期待更多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作为面向产业的专业评选活动,“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通过链接行业专家、企业与用户群体,能够深度解析市场需求,把握技术创新趋势。未来,《现代制造》作为专业媒体,将继续秉承“强盛中国制造业”的宗旨,与行业同仁携手,以创新为引领,共同构筑中国乃至全球机床工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若查阅“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获奖名单,可点击2025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航奖正式揭晓!
撰稿人:何发、张欣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