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沈阳机床对外宣称要开发自己的机床数控系统,到现如今,其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即将实现工业量产化,这期间就一直伴随着行业众多的不解和猜测,但是这又能怎样?对于逐梦的沈阳机床而言,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止不了其前进的步伐,而今日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对这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的最高肯定和奖赏。
2007年,当沈阳机床对业界宣称要自己研发数控系统时,外界一片哗然之声。要知道在当时国内机床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主机销售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国内机床行业的大佬,沈阳机床选择在这个时候分心去做数控产品,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况且主机厂商涉足数控领域,在国内尚无先例,沈阳机床这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此举结局如何,又有谁能预测?
最初的梦想
“其实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有自己的数控系统,这样既可以不再受制于人,同时也能解决我们产品竞争优势不足的问题。”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志浩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虽然说那几年整个机床行业销售形势喜人,主机厂家并不缺订单,但是这反而加剧了机床厂商与数控供应商之间的供需“矛盾”,机床主机厂商“受制”于数控供应商的事情并非罕见。“当然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机床厂家的产品日益趋同,差别不是很大,而数控系统甚至成为主宰机床产品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朱志浩老师分析说,“所以说缺乏核心竞争力才是我们最为着急的事情。事实就是虽然我们对自己的产品以及客户的需求很了解,但是很多加工意图却无法有效实现,更没有沉淀,诸多因素结合到一起,导致集团最终下定决心要开发自己的数控系统。”
逐梦 在实践中修正
众所周知在国内数控系统市场,中高端产品向来为外资品牌所垄断,而国内也不乏强有力的玩家紧随其后,虽然沈阳机床在整机领域赫赫有名,但毕竟与数控系统是不同的产品门类,说进就进,行业里没有质疑才怪,当然,也或许是伴随着压力而来。
“当然,考虑到市场环境及集团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白手起家,”朱老师坦言,“最初我们也是采取合作的形式,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重新定义和补充开发。”不过最初的数控系统由于其技术路线和合作方商业理念的差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后来以朱老师为主的研发团队分析发现这与产品定位有关。“最初飞阳数控的产品定位完全是由我们技术人员决定的,想当然的认为飞阳数控应该具备这样或那样的功能,但这却未必是市场所需要的。”朱老师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感触颇多,“后来我们分析认为应该探索出一种创新机制,就是产品应该以用户为主导,体现其应用价值。所以,我们最终将它定义为:基于PC开放平台基础之上,能够适应未来网络化发展的运动控制器。”
圆梦 成绩斐然
如果说沈阳集团最初开发数控系统仅仅是为了有自己的数控系统,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其后期研发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创新则更多的体现了“用户至上”的理念。“这几年沈阳机床每年都会投资1亿元左右的研发资金,而外界的质疑和压力从来就没有终止过,可想而知我们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回忆往事,朱老师也是感慨万千,“不过好在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数控系统的核心技术,我们以自己对数控机床的理解来定义我们的系统,可以将我们对各个行业用户的理解融入其中。”
据了解, 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 2012)期间,搭载了G系列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首次正式向用户亮相,此举也标志着沈阳机床数控系统即将进入产业化进程,接受用户检验。展会期间沈阳机床共展示了5台搭载G系列数控系统的机床产品。G系列数控系统可以支持图形引导编程,车削循环,系统内置全功能切削循环;定制特定工艺流程,支持客户自定义固定循环;内置PLC支持自定义;方便客户调试加工程序,支持断点返回功能等。全新的外观,触摸屏操作易被客户接受。全图形化的入门手册,有经验的客户10 min即可上手。人机工程学设计,操作舒适,还可降低劳动强度。图形化引导对刀,方便直观,即使是新手也不会出现对刀错误。
“当时我们展示的G系列数控系统搭载在了ETC系列机床产品中,以两种加工单元的模式加以呈现。”朱老师介绍说,“一种是柔性自动化加工单元,它是由一台机器人和三台ETC产品连接组成,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适合几乎任何轨迹或角度的工作,可以自由编程,完成自动化工作。一是桁架自动化加工单元,它由桁架系统和两台ETC产品组成,可实现两轴自动上下料的智能化、高速化、无人化加工。”
在展会现场不管是沈阳机床展示的柔性自动化加工单元还是桁架自动化加工单元都吸引了众多客户驻足,毫无疑问承载了沈阳机床加工思想的数控系统已然问世,其产业化道路即将开启。
让梦想腾飞 打造智能化新思路
不过有心的观众发现与其他数控系统供应商不同的是,沈阳机床在CCMT 2012展会期间并没有将旗下数控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展示单元,而是将其与机床一起展示,换句话说,是以整体的形式面向观众的。
“因为随着我们研发过程的深入,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深刻认识到,沈阳机床自己的数控系统不仅要体现我们以及用户的加工思想及需求,而只有数控与整机在一起实现完美结合才是王道。”朱老师说,“所以我们不会像研发初始阶段那样过分强调单一的数控系统,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曲高和寡的纯技术研发,满足用户和市场的实际加工需求才能真正体现沈阳机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而随着数控系统核心技术的突破,又有一些新的问题摆在沈阳机床面前。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先生被评为“2012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环节,关总就提出了“智能化”是未来机床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很显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崛起为市场对于加工“智能化”的需求也就水涨船高。
“随着我们对包括伺服控制系统在内的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掌握,我们的研究范围也在向着‘智能化’加工的方向转型,如今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系统服务平台。”朱老师解释说,“简单来说就是把机床当成一个智能化终端,基于机床生命周期定义相应的功能,并最终实现用户的需求。”
对此,朱老师并没有透露太多,但同时他表示:“在马上举行的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13)期间,沈阳机床将会对外正式发布有关‘智能化制造’的初步研发成果。”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