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开发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10-07-29
分享到

   “若干年后,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工程招标会上,希望可以看到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诸多代表。”这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的一大愿景。1月6日,吴柏林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信心满满。此时,计划投资221亿元的高档数控机床重大专项在几天之前着陆。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终于在新年伊始启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 

    据透露,该方案涉及的首批项目将于近日正式实施。按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70%~80%将立足国内。专项基本以工程招标的形式支持国内高档数控机床的科技创新。 

主机牵引市场需求为导向

    吴柏林用“建国以来对国产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支持力度最大”来形容重大专项贯彻实施对国内机床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曾提出“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 

    与之相比,吴柏林认为,《意见》更多强调的是产业化,而本次重大专项强调的是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强调以主机做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部分满足维护国防安全及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发展;二是促进高档数控机床行业科技创新,充分体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保证专项内容的充分贯彻与实施。 

    针对当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等问题,重大专项提出了预期目标:到2020年,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此外,重大专项还分设了2010年及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 

八类整机、七项数控系统受益

    吴柏林透露,在221亿元的专项投资规划中,中央直接投资只有100亿元,其他均为项目带动,专项基本以招标的形式贯彻落实。既包括整机和数控系统产品招标,也包括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的项目招标。 

    在整机方面,有8大类57种主机产品受益,包括8万吨水压机等相关产品;在数控系统方面,7种产品受益,另包括功能部件及关键部件17项;涉及共性技术研究及标准、技术规范研究12项,包括动态热变形补偿技术、多轴联动软件开发、相关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平台建设有14项,包括组织建设、创新联盟建设、开发中心及工程中心建设等,另有10个用户工艺试验基地也将投入建设。 

    此外,重大专项已明确的重点支撑技术还包括:数控机床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高速化技术、复合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包括数控机床设计理论及设计软件研究、数控机床结构动态优化设计研究、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等。

首台(套)示范工程相继配套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对重大专项的落实寄予很大的期望:“在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严冬中,专项的适时出台给数控系统带来了春天。” 

    他强调,高档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专项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内数控机床装备制造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对其他重大技术专项的实施也是重要支撑。 

    也有机床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招标的公平性表示担忧,建议工程项目招标能够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以保证透明性。 

    吴柏林介绍,招标大体分三种形式,对于只有个别企业能够生产的极少数产品实行“择优委托”;对于少数企业能生产的个别产品实行“择优定标”;对于行业里大多数企业都能生产的产品,按招标指南实行公开竞标。

    而且,重大专项的系列实施政策已相继出台,包括系列配套政策。在配套政策中,包括国产首台(套)的市场风险补贴政策等。同时,配套政策还将推进首台(套)的示范应用工程。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90%依赖进口;与国内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仅为2%。作为工作母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迟缓,间接制约了其他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专家认为,重大专项的实施将快速提升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和制造水平,有效推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科技创新及国产化进程。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