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联会长王瑞祥介绍2009年联合会工作

发布时间:2010-07-29
分享到

——王瑞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的报告

内容摘要:2010年1月21~2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办副主任武爱河等政府部门有关领导莅临会议指导,中机联会员企业,各专业协(学)会、事业单位、省市机械协会和行办负责人、中机联工作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首都新闻界、行业媒体的代表近300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中机联理事会换届后召开的首次会员大会,也是机械工业抢占制高点、打造增长点的誓师动员大会。

同志们:

这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机联)三届二次会员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国务院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贯彻落实,为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共同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机械工业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全行业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各项政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举行业之力化危为机,共克时艰,取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1-11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完成工业总产值96247亿元,同比增长14.09%;实现利润5816亿元,同比增长22.81%;上缴税金3206亿元,同比增长25.65%。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达15%,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5%,快于总产值增速5.76个百分点。在统计的 118种主要产品产量中,累计增长的产品有73种,比年初增加了20种以上,其中呈两位数增长的有53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中,汽车达到创纪录的1379万辆,同比增长48.3%,成为全球汽车第一产销大国;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35.2万台,同比增长28.38%;发电设备1.04亿千瓦,其中风电设备产量翻番。机械工业为保工业保全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中机联及各会员单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以确保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两个规划”的贯彻落实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在确保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中强化了服务职能

一是发挥优势,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为应对金融危机建言献策。行业协会具有熟悉行业、联系政府的优势。一年来,中机联和各级协会组织,始终坚持“保机械就是保工业保全局”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把握形势,加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会商工作,及时研究相应对策措施,并努力通过汇报情况、提出建议,使之上升为国家政策,指导行业健康发展。去年,我们坚持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按周、月、季报送运行情况,报送年度分析报告。会领导先后四次向发改委张平主任汇报行业运行情况,提出了“抓市场、保增长,抓创新、促升级,调结构、增效益。”的一系列工作建议;在向国务院研究室汇报时,提出了落实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相关的十条建议;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汇报会上提出了五条相关建议。这些建议很多被采纳,体现在政府有关文件和政策中,为全行业应对危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年来,中机联系统各单位普遍重视统计信息工作,及时高质量地反映行业运行情况,重点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企业破产、停产半停产情况,重大装备与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对外贸易,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数据与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等热点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及时了解行业情况、制订产业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动态。在行业运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情况下,中机联与行业各协、学会加强了调查研究,随时把握动态,研究对策,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注意发挥全系统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通过二届六次理事会、三届一次会员大会和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引领全行业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全力以赴做好应对危机保增长的各项工作。汽车协会积极参加高层金融危机情况座谈会反映行业状况,并在征求主要汽车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报告上报国务院,受到肯定和好评,为引导汽车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床协会组织8个调研组走访114家企业了解问题和要求,完成了《2009年机床工具行业调研报告》,向政府部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塑机协会组织力量起草了《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发展报告》,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国家产业和财税政策、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扶持高端产品等内容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分别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受到高度重视。江苏省机械联合会采取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山东省机械协会会领导带队,深入八个县市考察,提出相关建议;浙江省机械联合会分五批次深入到40多家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针对性提出应对和解决方案。

三是主动反映诉求为企业办实事。中机联组织锻压、铸造、模具、机床、塑机、农机等协会和机械科学院开展了有利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政策研究,提出了相关行业和转制科研院所开展共性技术研究的财税支持政策意见和建议。汽车协会针对拟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出现重复认证、加大汽车企业负担问题,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向媒体呼吁,向国务院呈送报告并及时得到批转,提出的将油耗标准验证纳入现有认证体系的意见得到工信部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2010年有关扶持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延续问题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得到重视和解决。农机协会多次征求企业意见,就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出口向有关部门提出农机产品出口实行全额退税建议并被采纳,使农机产品出口严重下滑的局面有所改观。轴承协会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摸清不同类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和经营情况变化,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将轴承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 15%,为稳定轴承产品出口和扩大外需创造了条件。模具协会组织力量深入到模具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就提高模具产品出口退税率和适当放宽出口企业外汇使用额度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得到了积极回应。#p#

(二)在“两个规划”的制定和贯彻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参与“两个规划”的制定。在制定“两个规划”中,中机联系统各单位积极参与了调研起草和修改工作。中机联向工信部提供了近十年来机械行业主要企业兼并重组情况、特点,并提出政策建议。针对机械工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提供了政策研究报告。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机械行业部分)中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各项条目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汽车协会作为编制组成员积极参与由多个部委共同开展的“规划”起草工作,多次参加了由国务院副总理、工信部领导召开的会议,反映行业主张。工程机械协会在参与编制规划的同时,起草了工程机械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纲要,提出了支持创新研发平台、加快核心关键零部件和节能减排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各地方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会也都分别在本省市机械工业振兴规划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自觉引领行业迅速贯彻“规划”。规划颁布后,中机联立即着手集行业智慧研究确立了“围绕‘两个规划’的总体要求,遵循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为标志性突破口,以关键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产业集聚为加速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行业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同时组织制订了《关于推进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意见》和中机联阶段工作计划目标,细分为5大类15个方面10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为实现三年调整振兴目标奠定了基础。汽车、电工、机床、农机、重工等各专业协会,江苏、山东、浙江、四川、安徽、黑龙江等各省市协会,也都制定下发了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筹备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两个规划”的贯彻落实。目前,行业上下已经形成了“以振兴为己任,为振兴多贡献”的共识,并按照制定的意见要求,自觉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快形成有序推进“规划”落实的新局面。在推进“规划”贯彻落实工作中,中机联重点发挥综合优势,着力在跟踪行业推进情况、反映行业共性问题、提供综合信息、提出行业主张等方面加强指导。各专业协、学会发挥行业和专业优势,重点在推动本行业和专业具体项目落实等方面主动发挥作用,如重机协会针对目前我国大型自由锻压机产能盲目扩张的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我国大型自由锻压机生产能力现状和政策建议的报告》,为规范行业发展,提出了协会主张。各事业单位重点发挥平台优势,在推动落实中积极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如机械信息院在加大引进出版装备制造业国际先进技术丛书力度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家部委重大课题研究,努力做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衔接与延伸、装备制造业重组战略研究以及投资方向的编制等工作。各省市协会则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做好争取政府支持、营造政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等工作,在推动本地行业的贯彻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优势互补、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中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2009年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首条百万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和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成功投入运行,创造了世界电力史上的奇迹。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设备、大型锻压件、高档装备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取得进展,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机联承担的“三峡枢纽电气设备自主创新研发攻关成果、国产化及质量保证总结性研究”完成了设计研究方案和现场调研。三峡左右岸地下电站用开关设备(GIS)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在推进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中,先后组织召开了中美核电标准研讨会、核级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交流会,参与制订多项核电标准规划计划,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泵阀国产化研制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国产化率从2006年6%提高到2009年的70%。

为推进我国最高参数等级的西电东输二线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2009年底中机联与中石油集团组织实施了西线二期工程20MW级电驱压缩机站场成套设备及40?、48?西二线主干线全锻焊球阀30台(套)研制工作,为我国今后西三线乃至西四、五线长输管网建设实现自主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推进大型抽水蓄能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工程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工作,积极联系用户单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相关建议,编制了实施方案。此外,参与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与中国机冶建材工会联合组织开展的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立功竞赛活动,哈电机、东方电机、西变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王吉生等三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铸造协会多次组织召开三峡水轮机用不锈钢导叶铸件技术规范研讨等会议,对提升三峡水轮机用铸件国产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发电设备中心在协助国家能源局组织三大发电集团开发世界最大容量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织实施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一重集团自主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管壳式换热器,打破了该类产品长期由国外垄断的格局;中国二重集团成功自主设计开发出2.5兆瓦风机增速箱,改变了过去国内大功率风机增速箱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哈电集团成功自主设计开发了高效节能产品350兆瓦超临界煤粉锅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09年,继续加大了推进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度。行业内各科研单位、各企业普遍增强了自主创新理念,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有利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取得了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为加快行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中机联已批准、验收和授牌的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试验室达到143个,涉及农业装备、仪器仪表与自动化、重型与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汽车和绿色制造等十一个主要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负责组织实施的9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到2009年底参加单位288家,取得科技成果310项,申请专利504项,完成标准88项,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相继组建成立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绿色制造传统制造工艺技术联盟”、“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础件、印刷机械、电机系统节能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积极筹建中。同时,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国机集团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聚集科技创新要素,推进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2009年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徐工集团抓住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发展机遇,瞄准“两个市场”,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新增销售收入百亿元。#p#

(五)在为行业企业会员的服务中有了新的开拓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及对台交流与合作。2009年中机联由会长带队率领行业103人赴台出席了“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考察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研究院和相关企业,取得重要成果,达成了两岸携手发挥优势、分工互补、实现合作双赢的意愿,对深化两岸机械工业的合作与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目前,中机联已与世界13个国家的相关组织建立了工作联系。汽车工程学会扩大与国际同行交流,并首次当选国际汽车工程联合会(2012-2014)主席,表明中国汽车乃至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电工学会承担了亚太电动车协会秘书处工作,并任执行委员和秘书长。仪器仪表所将开展的国际技术合作纳入政府科技合作渠道,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综合演示实验室”,其工业通信实验室的MODBUS通信一致性和操作性获得了国际组织授权。制冷空调协会加入国际空调制冷制造商协会联合会以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推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一体化、打破贸易壁垒和产品认证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动力工程学会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材料瓶颈问题,适时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到会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为企业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努力拓展市场。中机联继续大力扶持行业展会做大做强。2009年全国性规模以上机械类展会129个。其中在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暨建国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亲临展会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展(CIMT2009),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观众和用户人数创展会历史和世界机床展会之最。展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部门领导亲临展会视察指导工作;上海(北京)、广州汽车展规模空前,影响不断扩大,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第十四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成为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焊接专业展览会,展位比上届增加15%,观众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达到6万多人次;第七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展出面积比上届增长20%,参展厂商比上届增长30%,展会期间贸易合同额超过50亿元,取得了交流、展示与贸易双丰收。

由中机联主办或参与协办的现代农装展、照相器材展、上海工博会等,着力提升展会品质,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如:2009海西汽博会围绕对台、新能源和汽车文化“三要素”做文章,丰富了内容,提升了质量。第七届中国汽车(秘鲁)国际巡展,21辆自主品牌汽车巡展行程1000多公里,树立了中国汽车品牌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积极做好各项咨询服务。中机联充分发挥专家委的优势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一年来,组织中国工程院、电工学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先后为武汉重工集团、中国长江动力集团企业整合及进入新领域战略进行可行性分析,为辽宁、河北等地方政府提供“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就机械工业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途径、收入计算方法赴江苏、江西等地调研,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思路与政策措施建议。机械工程学会受国家开发银行委托,组织相关单位完成了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投资咨询报告。经管院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咨询服务,先后为中国一重、国机集团等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咨询、信息、培训等服务。仪表协会为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及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发展等提供了项目咨询服务。机电价格协会适时组织召开价格研讨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企业开展“全面价格管理”这一降低物质消耗、不增加成本的应对危机的主动策略,受到企业欢迎。目前,咨询服务已成为各专业协会、学会及各地机械协会的主要工作领域,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在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建设中取得新成绩

 一是行业自律行为更加自觉。中机联与各协会、学会坚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及时掌握无序投资、重复建设和产生新的供过于求等问题,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坚持按照“实现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战略思想,落实节能、减排及节材措施、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积极倡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规范行为秩序,净化发展环境。目前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性体制机制和以产业安全为准则的行业内部预警机制正在日益完善。内燃机协会努力推进内燃机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以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意识和创建和谐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倡议,树立了良好的协会形象。铸造协会开展了“中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研究,先后对山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考察,高质量完成的“铸造行业准入条件”,既有量化指标,又有定性的原则界定,对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恶性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机床协会将预警监测企业由27家扩大到230家,并编辑出版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信息专报、年报,召开产业预警专家及海外企业并购工作会议进行研讨,着手组建机床工具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网站。汽车协会积极配合做好部分进口汽车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产业安全。

二是自身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均加大了自身建设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了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使服务水平、业务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高。中机联新一届理事会更加注重了科学办会、民主办会。上任8个月先后在会内系统内行业内外加强了沟通联系,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工作思路与方法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加强了行业使命和“四个意识”教育,讲大局、讲责任,力争干大事、成大事、做精品,不断提高影响力。去年,中机联、模具协会、锻压协会积极参加了民政部行业协会等级评估工作,目前已经过了专家评审。中机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内部规范管理,并提出了深入开展社团文化,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行业协会的愿景目标。机械信息院以文化建设打造软实力,连续多年业务创新,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汽车工程学会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入手,创思维、带队伍,不断提高整体实力。锻压协会坚持以制度为发展基础,健康有序,规范运作,得到行业内外广泛认同。

同时,中机联党委重视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对本系统党的工作领导职能。在深入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及时组织了传达学习并召开了全系统党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明确了以贯彻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使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中心、确保中心任务落实,以党风促民风、促团队文化建设等总体要求,出台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任务。目前各单位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都有了具体的计划和部署。

中机联还坚持尽职尽责地完成对协会、学会的组织管理、人事、资产财务、外事等管理工作。认真搞好换届考核、年检申报、项目报批、预算决算、上报下达等工作,保证各单位的正常有序运转。按照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原则,注意与系统各单位的资源整合。目前一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致力于行业振兴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日益显示出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回顾2009年走过的不平坦历程,我们为付出辛勤工作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而欣慰,更为我们能在复杂的形势和困难面前,发挥整体优势共克时艰,取得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而自豪。在此,我代表中机联、中机联党委,向各会员单位、向机械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