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的政策措施,并加大了对政策措施落实的督察力度。随着政策效应陆续释放,积极因素在增多,工业发展向好的态势有望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社会总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外贸需求有望进一步趋稳。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生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的走势。面对一季度工业经济中出现的下行压力,我国及时实施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政策效果在工业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工业经济顺利通过“中考”。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 实现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7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主战场。总体上看,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趋势的基本特征是: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调整中稳步推进。缓中趋稳、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虽然增速比往年相比略有放缓,但工业运行已趋于平稳,并开始有所回升。
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9%,表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整个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同期仅回落了0.1个百分点。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等行业来看增长平稳。从原材料等基础产业运行情况看,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
从2010年起,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经济规模很大,在这样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意味着总量的大幅攀升,实现的难度也在增加。“工业在上半年实现8.8%的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郑立新说。
工业企业效益保持良好水平,PMI连续数月回升,PPI降幅收窄,诸多信号表明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工业经济的向好态势,离不开前期我国及时出台的一揽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立足于完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增强了市场的活力,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 转型升级见成效
以往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迈向“深水区”。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已经显现。”郑立新说。我国主动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淘汰落后和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力度。
产能过剩是困扰我国工业发展的一道难题,治理产能过剩需分类处理。我国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同时积极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在一些传统严重产能过剩行业,比如钢铁行业,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另一方面,转型较早、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2.4%,快于工业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加了11.2%,同比加快了2个百分点。
郑立新指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上半年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39.6%,与民生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各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出现积极变化,特别是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省份,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 下半年将继续稳中有升
“当前,工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行的压力也依然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说。
郑立新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良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出台了一系列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的政策措施,并加大了对政策措施落实的督察力度。随着政策效应陆续释放,积极因素在增多,工业发展向好的态势有望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社会总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外贸需求有望进一步趋稳。预计下半年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巩固企稳向好态势,促进工业通信业平稳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