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人工厂”的生产线革命,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2000 年,佛山一个厂用500元月薪聘到一个喷胶工。14年后,即使用3000元都难以请到岗位工人。”18日,佛山新兴产业发展研讨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 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铁这样的开头,正是当下珠三角城市“机器代人”热潮的背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人口红利临界点。
不久前,来自四川的吴杰来到佛山,在工厂师傅的教导下,开始适应与生产线上的“新人”—不知疲倦、不计单调的工业机器人打交道。
近两年来,佛山的工业增量中,工业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最亮眼的风景线。在美的、格兰仕、东鹏、箭牌等行业龙头的共同推动下,佛山机器人产业越走路越宽,甚至实现从佛山起飞、转战它城的外拓。
伴随人工智能、数字化制造和移动互联等技术创新融合步伐加速,机器人产业更被视为佛山保持工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这将为佛山领衔珠江西岸发展铸造新的优势。因此,它必定成为佛山万亿规模的装备制造业梦想中的主角。
统筹:吴晓芳 撰文:吴晓芳 赵越 刘嘉麟高绮桦 蓝志凌
“工业机器人红利”的注入
在新的一轮竞争中,长三角一带,无论从城市环境还是工资收入上都更有竞争力,对新一代的生产工人更具吸引力。“工业机器人红利”的释放,能否成就制造城市的新的竞争力?
吴杰选择南下佛山,成为四川到广东数百万劳动力中的一员。
“出来见识一下世面,这里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姐姐6年前在佛山的工资收入,与四川还是有一定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今在成都,同样岗位的工资与佛山相比已经差别不大。
由于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佛山许多龙头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机器代人”。美的已将“机器人换人”作为长期战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少人化”等各种手段减员增效,是美的近年来转型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美的在“机器人换人”方面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
佛山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其中主要的一个方向就在于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在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全市涌现出了艾乐博、利迅达、嘉腾、鼎峰等一批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新秀”,主要生产无人搬运车(AGV)、注塑件机械 手、智能冲压机器人、水切割机和红冲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在陶瓷、机械装备以及金属材料加工、物流配送等行业领域。个别企业快速成长为细分行业的 “隐形冠军”,如利迅达成为抛光打磨机器人的领跑者,嘉腾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居于行业前列。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消费低迷、产业过剩,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显现,佛山的家电、家具、陶瓷等产品的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因此,利迅达董事长霍锦添非常看好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去年以来,通过对数控化切割设备的使用和改造,我们厂房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人员从最初3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而生产效率却提升了20%。”佛山一陶瓷企业,在生产流程自动化改造上,提出在2015年前实现70%的自动化生产率。
在 空调生产的部分高焊线上,需要操作工从39℃的高温烘干炉中取出蒸发器行走2至3米后再将其搬运到高焊线立放。美的集团对此引进了机器人,“这个看似简单 的动作,工人每天需重复3600次弯腰、转身等动作,作业环境又高温难耐,导致该岗位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美的相关负责人士介绍,引入机器人从事这个环 节的工作后,整个流水线的工作都顺畅了。美的集团2013年智能制造提升工程累计投入7.5亿元,总体效率提高23%以上,节省员工3万多人。经测 算,2013年因自动化提升,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了800余万元,企业实现了员工待遇的增长,在劳工回流的形势下,这成为工厂稳定劳动力 的保障。
劳动力成本也是一种城市竞争的优势。有专家指出,佛山过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型为主,工资水平较低,城市形态也因此上不了档次,在新的一轮竞争中,长三角一带,无论从城市环境还是工资收入上都更有竞争力,对新一代的生产工人更具吸引力。
“工业机器人红利”的释放,能否成就制造城市的新的竞争力?
华 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张铁教授说,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或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可以降低人的劳动强 度、减少劳动风险,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已成为工业产能升级最重要的平台。事实上,使用工业机器人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相当显著。
成功实战后的向外拓展
佛山体量庞大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的需求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机器人企业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研发,实施自动化改造,做出成功的样板,那么,自动化生产的方式就一下子可以在行业中普及开来。
“以 前,我们依赖与港澳台毗邻的优势,借来别人没有的机械来生产,抢占了先机。现在世界是平的,工业机器人红利,并非佛山才可以享用,其它地方的政府更是预见 性地积极在推动。”佛山市技术创新协会秘书长黄志海称,因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石,佛山制造要成为“金蛋”,首先要求机械装备成为 “金鸡”,培养能助推本土传统制造升级的机器人产业,必定是佛山市万亿规模的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
佛山正在制定实施百企智能改造计划,鼓 励制造企业,开展实施智能改造,推进生产流程自动化,逐步实现“以机器代替人,以自动化代替流水线”,支持传统制造企业采购本地机器人企业提供的装备,解 决方案或集成服务,实现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占有率提高至30%,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50以上。
由于应用刚刚起 步,如何与机器人供应商合作,如何长远地确定企业自动化改造的方案,同样是全新的课题。在应用机器人方面,更多企业选择紧密地与专业机器人制造商合作。顺 德区物联网信息技术工程中心主任蔡宇才认为,“机器人生产企业是在卖‘机器人+人’。由于不同家电生产线需解决问题不同,购买解决方案的资金能力不同,往 往家电厂与机器人供应商是要一起合作,才能够共同完成‘机器代人’计划。机器人生产企业如利迅达,聘用的‘人’为懂得数控技术编程、调试的新技工。”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机和控制系统,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这个环节上。佛山机器人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企业大多是下游的系统集成商,赚取的利润不多。
“目 前佛山机器人企业大部分做集成应用,这与佛山本身产业相关,属于产业链下游,但是,这一块同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鹏机器人副总理、广东省机器人专业技 术委员会委员秦磊说,佛山体量庞大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的需求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机器人企业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研发,实施自动化改造,做出成功的样板, 那么,自动化生产方式就一下子可以在行业中去普及。“与龙头企业合作,成功率高,风险也相对低一些。”
通过在本土传统产业的成功“实战”,佛山机器人企业也获得了向外拓展的更多机会。
佛 山艾乐博机器人日前刚与国内不锈钢锅具龙头企业上海冠华签约,计划将为冠华提供年产量800万套锅具的机器人生产线。这家全国不锈钢锅具年出口交货值最大 的企业,800万套已经占冠华年产能的三分之二。企业创始人农百乐说,“目前冠华的产能在1200万套左右,要用40条生产线,约200名工人做前段五金 加工、拉伸、冲压等;现在上马的九条线,两班倒,每班只需要约12人左右。”
强强联合共建合资应用公司
以库卡为代表的领衔项目将带来大批各种下游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在顺德形成机器人和智能化装备的产业链发展基础,将奠定顺德在智能装备上的重要市场地位。
“数控一代”让泉州一下子热起来。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工作过程和机械运动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产品就等于是在机器里面装了一个“大脑”。
“机床的躯壳,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做,一套智能数控设备,‘大脑’系统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可惜,机器人产业中,核心的技术多为国外企业垄断。”黄志海提到。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技术设备配套能力较强,但没有摆脱技术引进型的模仿创新模式,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有专家透露,珠三角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点非常薄,有可能不足10%。
“产品平台的标准化问题同样应得到重视,只有生产线的标准化才能实现规模化以及自动化。”美的一内部人士如是称。
在 德国一家制造工厂的生产线上,需要9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有中国工厂创新实现60多道工序将产品生产出来。可是德国的生产线上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8%, 中国这间工厂合格率不足七成。“德国在先进制造业上有丰富经验,对于加工流程有很深的钻研,将生产线分解成科学合理的模块,科学地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型,在 这样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才真正收得成效。中国制造,不要光提‘机器代人’改造升级的目标和任务,很重要的方面,要加强对工业生产的更多研究与钻 研,逐步去实施。”佛山机械装备业一业内人士称,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块组建,这里面将创造出生产性服务业一个很大的空间。
随着装备制造智能 化、信息化的综合推动,佛山将通过培育机械装备研究院,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机电一体化芯片、系统智能控制软件等重大产业技术瓶颈。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总 规模超万亿元的梦想中,环保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新兴制造业,7年后要实现总产值达到千亿。
广东省的“设备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工程,确定了7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佛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与顺德高新区西部启动区顺利入选,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
种 种“大动作”吸引了国际智能制造巨头的目光。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就选择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启动区建设其在中国的第一个研发基地。以库卡为 代表的领衔项目将带来大批各种下游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在顺德形成机器人和智能化装备的产业链发展基础,将奠定顺德在智能装备上的重要市场地位。
“顺德要抓好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和顺联国际机械装备交易市场建设,促成美的集团与德国KUKA合作,共同建设以资本为纽带、以工业机器人组装和服务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合资公司。”佛山经信局相关人士介绍说。
机器人产业
如火如荼
多地计划到2020年成为“重要基地”
18日,当广东嘉腾机器人销售总监陈洪波接受电话采访时,他本人正在重庆。去年6月,包括嘉腾机器人等来自全国的5个机器人项目,与重庆两江新区签订了投资协议,成为首批入驻该区机器人产业园的重点企业,这被视为重庆打造全国“机器人之都”的重要事件。
重视机器人制造的绝不仅是重庆,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视为发展重点。从哈尔滨到广州,从青岛到昆山,在政府强力支持下,众多机器人生产基地正在走向成熟壮大,机器人产地间的市场竞争已经若隐若现。
顺德机器人企业在重庆“很受重视”
11日,“2014西部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在重庆拉开帷幕,嘉腾机器人现场收获了数十家企业的采购意向。一年多之前,这家来自佛山顺德的企业,被重庆引入两江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重庆对机器人的重视态度,是这家企业到“千里之外”投资的重要原因。去年6月,5家机器人企业集体签约仪式上,重庆市长黄奇帆等多位重庆市、两江区负责人出席见证。
在嘉滕签约前,重庆就提出了要打造“机器人之都”的口号,去年11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份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要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而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各地掀起热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已建和建设中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达36个”。
2020年成为关键性节点
重庆对机器人的热情在国内绝非孤例,在众多机器人产业基地上马背后,各地政府对机器人的重视态度也越来越普遍和鲜明。
今年6月,青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布《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开始着手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7月在珠三角,东莞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两地都将2020年作为一个关键性节点。青岛前述规划提出,至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而东莞则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体系,成为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同在珠三角,广州对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期望同样不小。今年4月广州相关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并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之一。
在省级层面,今年7月湖北省出台文件称,到2020年,全省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并提出要成为“全国工业机器人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8
2024-11-19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20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