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便展开了针对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制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或3D打印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院校之一。
增材制造是利用计算机将3D结构离散,然后通过材料逐渐堆积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结构零件制造的技术。其最初的应用集中于产品原型制造领域,由于耗材存在着熔点低、强度性和耐磨性差等缺陷,制件往往只具有几何特征,在机械性能方面并无体现。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增材制造技术已经能够用于功能性产品的制造,例如飞机的金属零部件、生物器件等。这种从最初原型制造上升到功能零件制造的变化,使得增材制造技术的巨大潜力得以发挥。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激光快速成形中心、生物制造工程院研究所林峰博士
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数字化制造:以数字化驱动,产品能够根据模型的变化而随时改变,以此实现个性化制造、远程制造等。
(2)分层制造:能够用于各种形状的零件加工,这是由于其将3D结构离散为2D层片进行加工和堆叠,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不会受零件形状特点的限制。
(3)堆积制造:它是一个将材料逐层堆积的加工过程,与将材料去除的过程(减材制造)不同。能够在零件内部控制材料的成分,实现多种材料、非均质的制造。
(4)直接制造:能够利用原始材料直接制造,实现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成形过程一体化,材料在成形的过程中可进行成分和组织的控制与变化,新制备的材料直接堆积成形。而在传统的加工方法中,需要将材料事先冶炼好,然后再进行锻造、切削等加工。对一些难加工材料而言,如陶瓷,加工过程非常困难。
(5)快速制造:增材制造是一种短流程的制造,能够省去许多中间工序,如铸造、锻造、粗加工等,实现快速响应。这种特点使增材制造可用于产品快速开发和现场制造,如在太空中、远洋军舰上,能够在缺少备件的情况下直接制造零件。
虽然目前的增材制造成形效率还较低,制造一个零件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有的甚至要好几天。但单件、小批量的制造情况下,如果考虑原材料制备时间或模具制造时间,增材制造的短流程和直接制造的特点,还是会使制造周期明显短于传统的制造方法。
由于增材制造的上述技术特点,增材制造是对传统制造业向个性化、订制化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手机,未来我们所买到的可能只是芯片和屏幕,而外壳将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从网上直接下载模型数据,然后通过3D打印机自行打印,并且能实现随时更换。
在佛山,企业正在利用一种无模铸型制造工艺来快速制造发动机外壳,即利用3D打印机打印砂型,然后再进行浇铸。在新款发动机试制阶段,采用传统的开模工艺需要6个月时间,花费约100~300万元;而采用无模铸型制造方式只需两个星期,而费用也能降低到20多万元。而当发动机投入量产时,再采用传统的模具制造方式,进行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增材制造技术对模具制造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模具的随形冷却技术,在模具中制造出与型腔形状完全匹配的冷却流道,以达到提高冷却效率,缩短冷却时间,精确控制冷却温度的目的。这种随形冷却流道的设计能够使模具的工作性能更加合理,寿命更长,但加工非常困难,是传统制造方法所无法实现的,而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则可以比较容易地加工出来。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应用越来越多,它将会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带来积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多大,现在还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但对传统制造业而言,增材制造技术带来的不是危机,更多则的是机遇。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