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退休十几年,但现在的我还是在忙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我经历过制造业的过去,发现现在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什么地方。配合新自动化产业变革和应用创新,现在的自动化已不同于以前,所以起名为新自动化。事实上,现在所面临的制造业是走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所以要用制造业的信息化思维来看待问题。
在编制《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争论现在是信息社会还是信息时代,最后大多数专家认为,我们现在处的信息时代正在迈向信息社会,所以中国现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信息通信技术(ICT),它的扩散、渗透,融入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类人群,影响并且改变着我们经济社会的生活,因此信息化无论在经济社会还是我们个人生活,都无处不在。现在所提及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时代和机器人时代等很多时代,其中信息时代涵盖下的某一突出特征可以来描述我们当前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就是信息化时代里的一个具有突出特征的时代。
自动化领域历程
近二十年来,我们的自动化领域经历了一些变化:1984年提出为定制化改造原本的传统产业;2000年大力推动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2002年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是两化融合;2010年是两化深度融合;2013年到现在是互联网收益大数据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这是最早从英国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过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封面文章上提到的,之后我们也见到过很多这方面的著作。这些作者都预言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在朝新的产业革命发展,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过去比较渺茫的,现在已经在我们身边了,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例如3D打印,从想象到实现,现在几乎是无所不能,人的器官也可以打印出来;大数据也很时髦,它可以把我们过去所发现的一切数据挖掘出来,从中发掘规律,进而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云计算,若干年以前还是云里雾里,现在却已经可以实用;机器人,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提出了机器换人;储能技术,新能源离开储能技术,是无法推广应用的;互联网思维,有人提出,你要不出网就要被淘汰,出网就是获得商机。
个性化制造
过去,用到的都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而现在是个性化的大规模定量生产,也就是说,我们从生产型制造转成了服务型制造。我们要抛去企业全能性的过去,走网络制造云制造,过去讲制造业的信息化,现在讲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当今时代,零售代理正在受到电子商务的挑战,现在很多百货商场门可罗雀,门店变成体验中心,这样一些变化预示着未来的制造业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美国若干年前有位教授在华盛顿邮报上写了篇文章,说美国要靠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打败中国的制造业。现在想想,他们能在若干年以前提出工业4.0,也确实前卫。如今,德国提出工业4.0,其根本宗旨在于要保持和赢得德国制造业的优势,而核心就在于CPS,CPS的内涵就是网络、信息和智能,因此可以叫做网络物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智能物理系统。未来生产最核心的第一是效率,第二是能源和排放,第三是人体工程学。德国人把它归纳成一的三次方企业,即不仅要有高效率,还要把工艺和高效系统整合起来,进而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和能源。
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我们未来的生产目的最终都是要让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因此在生产工程中,我们要用人体工程学把自身密集型的工作信息技术作为每个劳动者的享受。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就要有以下根本的转变:第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第二,由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向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第三,由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第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有专家估计,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大大提升,在全世界已排到第五,有人甚至说按购买力水平来计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接近美国,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个警示。如果中国的劳动力接近美国,美国在技术上的优势又比我们大很多,那我们的制造业就需要转变,而转变中要有一个主线,这一主线可以归纳为“融合”两个字。“融合”包括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信息化和经济化的融合;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我们在信息化时代里怎样思考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如何把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并且扩散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工序、工种和部门,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便捷的特性,来创新业务模式,创造惊人的效益,整合制造资源,构建起制造业新的生态,从而促进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互联网思维创造奇迹
目前我国制造业有四方面的事情迫在眉睫:第一,如何把我们的产品和装备变成智能化生产工具;第二,我们设计研发中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重创重包,如何将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如何从自动化走向数字化,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第三,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何从信息孤岛变成信息化的集成系统;第四,如何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最后做到智能制造、云制造。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有很多解释,比较早比较典型的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的七个字:专注、极致、拷贝、快。我们现在遇到的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体现的比较多,有人提出互联网有12大核心思维: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点点思维、留恋思维以及整合思维。还有人把互联网思维归纳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对市场、对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的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因此有五个关键词:便捷、参与、免费、数据思维和用户体验。小米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的一个奇迹,三年时间发展非常快,2011年5.5亿,2012年126亿,2013年316亿,今年肯定是会超过500亿,互联网思维为他插上了成功的翅膀。
归纳起来,小米是做到了三个极致:产品做到极致,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价格把产品做到最好;服务做到极致;互联网作用发挥到极致。由于有着这三个极致,小米做到了三个打破:打破了传统的制造模式;打破了人们对中国产品形象的怀疑;把原来的竞争格局打破。
总体来说,制造业传统的产业要在互联网传统式的思维下寻找新的出路。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的制造业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信息思维:我们不需要将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全部于一身,也没有必要拘泥于原有的制造模式,要注重跨界融合和交叉融合,融合是未来制造业的主线,跨界和交叉是主线中的主要。同时,我们要用立即思维,做到见缝插针、无中生有,最后取而代之,成为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组织者,最后专注于链上的某一产品和某一环节,做到极致。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