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大家都忙着盘点,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说实话,前几年制造业行情好的时候,总结起来还算得心应手,毕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嘛,为成功找理由远好过给失败找借口吧。但其实个人认为行情不好的时候才更需要总结,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工业4.0、机器人、3D打印,基于移动互联基础之上的全新产业及服务模式的兴起无不为最为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动力。然而仔细看看,在众多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是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制造业乃至经济的相对低迷,在中国市场,我想你很容易能体会到高端制造的相对繁荣与传统低端高能耗需求的日薄西山,典型的冰火两重天。
在经历2009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爆炸式的跳跃发展。以至于在危机过后,各行各业发展速度降下来的时候大家开始不知所措,认为行业的冬天到了。殊不知,这才是行业回归理性之后的正常态。而习总书记有关“新常态”的说法不仅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当前经济最准确的认识与描述,同时,也是对我国制造行业及市场发展的准确描述与定位。
但“新常态”的说法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发展,也不是说低速发展会成为常态,只是说企业发展回归理性,但转型升级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对于包括制造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来说将会面临负增长乃至消亡。
近两年,不管是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归还是德国倡导的工业4.0,以及我国不断强调的企业转型升级,都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为大家勾画制造业下一个发展的愿景。在此前的竞争中,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处于劣势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随着诸多新技术的兴起,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勾画的未来愿景下,中国制造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迎头赶上是摆在任何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虽然各界对于未来制造的名字还不能达成统一,但是借助于移动互联以及高新科技构建的平台,将人、设备与产品实现实时、有效的沟通,并最终实现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相信是大家都能接受并达成共识的。好吧,既然大家都认可了这个未来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就该想一下我们能做些什么了。首先让我们看看以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技术突破: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姑且按照工业4.0的概念来阐述)。很显然在任何一个阶段中国制造业都不占优,那么照此类推,在未来制造业蓝图下,中国制造业依旧无出头之日吗?
显然形势并不乐观,但是笔者本人并非那么悲观,毕竟“风水轮流转”嘛,不过竞争是靠实力而非运气。远的不说,单就改革开放以后这30多年,虽然有着“世界工厂”这个不算多雅的名字,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此前提之下中国制造已经积累起了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此外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市场,不断涌入的新兴技术在让输出国赚取利润的同时显然也培养了中国制造业自己的人才和部分企业,我们姑且乐观的将其称之为“花钱学知识”吧,当然这充其量可以算是支撑我们前进的根基吧。在笔者看来,在大家都不甚明了的未来制造的面前,我们唯一有可能追赶或者说胜出的关键就是:对科技的信仰,以及对于创新的冲动和执着。
说中国人聪明,或许大家都不会反对,可是说起执着或者说“较真儿”,我们应该向德国和日本人学习,说起创新到应该研究一下美国,但是中国向来不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案例,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雷军的小米都在用事实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一种姿态去面对挑战。虽然行业不同,模式无法照搬,但是其精髓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不敢奢望整个行业会出现整体转型,但是我也相信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的企业家还是存在的,“星火燎原”的壮举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制造行业,怎么就不能重演呢?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