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硬刀具期待风雨后的光芒绽放

--访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屏先生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0-07-02
分享到

 

 

虽然还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城市,但株洲却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湖南工业发展的标杆。作为这一切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坐落于湘江畔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同样备受瞩目——从2002年成立之初仅有的5000万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到现如今近12亿元的年销售额,他们为中国制造业所做出的贡献已经不是单纯用数字就可以衡量的。但在公司总经理李屏的想法中,公司的发展并不止于此,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在徐徐展开。

七年磨一剑

株洲仅是一个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工业人口却高达近60万,1/5的工业人口比例使株洲成为了湖南的工业重镇。经过多年发展,汇集众多“名流”的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渐成为了企业创新的平台,而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刀具)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p#

 

“株硬刀具的前身是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与国外刀具企业合资谈判的屡次受挫之后,株硬集团意识到了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集团内部进行结构调整,最终决定将当时规模比较成熟、而且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刀具产业分离,成立一家刀具公司单独发展。”李屏总经理在回忆公司成立起因时,仍觉得当初株硬集团的做法是具有前瞻性的。株硬集团在2001年开始筹集资金,正值2002年国内经济形式转好的起步时期,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而且发展速度异常迅速。

2002年高性能精密可转位刀片生产线顺利投产;2003年研发中心落成;同年,与湖南钻石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实现整合,增添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生产线;2003年底投资建设的机夹、焊接刀片生产线竣工投产;2005年实现精密陶瓷异地建设,填补公司精密陶瓷生产空白…… 株硬刀具规模不断扩大,从成立前的单纯引进,到自主研发生产线的全面上马,再到集可转位数控刀片、整体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配套刀具以及焊接刀片组成的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

 

7年之后的今天,公司的销售收入已从2002年的5000多万元人民不币增长到2008年的近11亿元,纯利润也由最初的不到2000万元,增长到了过亿元。目前的钻石科技园区占地285亩,资产达7亿元人民币,实现了数控刀具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一跃成为中国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数控刀具生产、科研和销售基地。

对于株硬刀具今天取得的成就,李屏总经理将其归结为经营体制与技术研发的双赢。

“能否成功当然要看外界是否有良好的大环境,但自身的经营体制和思路同样非常重要。株硬刀具面临的几次重大改革,公司的决策层都给予了高度支持和信任。”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已从最初的9000万元增长到了4亿元,足以体现决策层对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信心,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发展中的株硬刀具更高的自由度。

 

#p#

 

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更是株硬刀具引以为豪的。“我们的一部分产品,从性能上来说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都得益于株硬集团20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长期对硬质合金材料认识上的积累。”与山特维克可乐满、肯纳、三菱等国际刀具公司一样,李总把对材料的认识看作是一家刀具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且我们较早地成立了研发中心,最初投资就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要达到4000~5000万元,几乎占刀具销售额的10%。我们不断与国际先进技术看齐,有时甚至早于国外知名企业,优先推出新品。”

技术研发的力量再强大,最终也要用事实说话,位于湘江畔的制造车间便是株硬刀具所有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走进每一个株硬刀具的加工车间,映入眼帘的都是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因为株硬刀具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就严格按照高标准来贯彻执行所有步骤,引进的设备当然也要与株硬刀具的发展思路配套,这会为我们产品的质量做全面保障。”整洁一新的生产环境相比国外自动化程度高的刀具制造公司毫不逊色。

是“危机”还是“机遇”?

当被问及如何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时,李总诚恳地回答:“株硬集团以前也经历过金融危机,但并不像这一次这么突然,而且经济回落如此迅速。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还是全额生产,可此时已经是天壤之别。”李总继续说道,“但冷静下来客观地进行分析,会发现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只有一部分可以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更大原因还是在于行业间的过度竞争和企业自身结构的不合理。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市场在考验企业自身经验的积累,是否能透彻分析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把内功练好。调整好了,下一步企业的发展会更快。”

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李总更希望从这次危机中得到额外的启发,以应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他说:“面对这次的危机,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金融危机是坏事,但也可以把它看成好事。近几年,我们只顾追求不断提升的效益,不停的赶订单,但在生产中积累的很多问题,包括设备的问题、管理问题以及工艺问题,以前想改进都没有时间,总是一切要以生产为第一位。现在正是我们‘补课’的机会,用这段时间调整生产线,解决一些问题。如果金融危机结束后,我们还按照原有的思路行事,那才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李总将这个时机看作是公司积蓄力量的一次机遇,越在困难时期,越是要坚持产品质量,越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坚守市场,在经济恢复后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期待华丽的转身

在高效刀具已逐步取代传统刀具而成为主流的今天,我国的刀具企业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刀具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坚定信心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清自身的不足,找到差距,未来的发展路线才会更清晰。”李总认为株硬刀具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稳定性,“这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工艺、系统管理都有关系。现如今只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产品才能成为工具工业发展的主流,这个问题不率先解决,就不要想跻身世界级的工具综合厂商。”李总的目标很明确,但同时他也深刻意识到一家公司的品牌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实力。

 

#p#

 

刀具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要通过长期的合作,让不同加工领域的用户逐渐适应。“尤其是针对汽车行业,像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大国,在自主品牌汽车实现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工业作为后盾,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现在正是这个机遇到来的时刻,作为刀具企业,必须在发挥自身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强产品的系列。”过去株硬刀具推出的产品主要是以跟随市场为主,但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公司在今后的3~5年中,将转变原有思路,丰富产品系列,实现可以引导市场的终极目标。“如果株硬刀具过去只为汽车用户提供换刀服务的话,那么今后我们的这个服务就要从刀盘开始。我们要在刀具行业建立一个标准,为汽车行业提供真正的全套服务,并且在3~5年之后全面落实。”当新一轮的冲刷过后,相信李屏总经理将引领株硬刀具在发展的路上继续快速疾行。

 

越在困难时期,越是要坚持产品质量,越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坚守市场,在经济恢复后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收藏
赞一下
0